梁慧
(內蒙古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實驗學校,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趨勢下,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但現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卻面臨著許多問題,如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說為主,學生的學習方式較為被動,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較差,情感教育內容僅是對輔導材料的復述,缺少師生自身的理解,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也沒有彰顯出語文課程在情感教育上的獨特優勢。
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靈魂,情感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陶冶情操,為素質教育助力。
那么,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呢?
小學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周圍因素的影響,老師的情感影響、故事情感的渲染等都有可能會支配學生的情感。教師應該積極地探尋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借助情境教學法啟發學生,觸動學生的情感,燃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如在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時,在課堂伊始為學生播放各地旅游的照片,并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去看看的地方呀?通過小組討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的視頻,讓學生觀看人山人海的壯闊場面,同時產生一種走進北京,身臨其境的感覺。壯觀的影像讓學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情感的影響下,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情感教育的成效與師生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小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和藹可親地對待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學生會在教師的表現中收獲滿滿的愛,并受到教師的影響,主動與教師成為好朋友。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要保持和藹可親的形象,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充滿生機。
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的合奏曲,而非教師的獨奏曲。為促進師生交流,可結合課堂實踐引導,幫助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生共同參與中,促進情感的交流。
總之,情感交流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劑良方,可促進教學效率提升,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用情感滋養學生,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