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
(盤錦市雙臺子區遼河幼兒園,遼寧 盤錦 124000)
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在進食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的手舞足蹈、邊吃邊說,這種不安分的進食狀態也會對其自身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應該注意對幼兒的進食衛生以及文明進食進行規范,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對于幼兒園的教師來說,應該讓幼兒對不同事物的營養價值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引導學生逐漸改正偏食的習慣。在每天中午進餐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小活動,讓幼兒猜一猜午飯都有哪些菜,然后向幼兒匯報菜譜,這樣一來幼兒的食欲就會得到有效激發,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兒主觀上的挑食意識得到淡化。
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往往有較為嚴重的挑食習慣,這與家庭因素有很大關系。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進餐之前先與學生展開一些游戲活動,并且要保證幼兒要積極的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進行手指游戲活動、念兒歌以及聽故事等等,教師應該在多種游戲活動當中選擇出適合現階段孩子的游戲方式,這樣一來可以使幼兒的游戲興趣得到有效提升,自然自主參與意識也會得到提升。還有一些孩子在平時進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隨便說話、溜號、邊吃邊玩的情況,那么究竟應該怎樣才能夠讓孩子改到這些壞毛病呢?教師在進行餐前游戲活動的時候,可以對孩子們說:“今天吃完中午飯,我們來進行折紙游戲,老師教大家折千紙鶴。”幼兒聽了之后,在進食的時候就不會交頭接耳、邊吃邊玩了,都想著要快點吃完還去參加折千紙鶴的游戲活動。
還有一些孩子平時愛挑食,有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吃蔬菜,教師可以嘗試組織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到菜地參觀。到了菜地之后教師應該注意對各種青翠欲滴的蔬菜進行介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拎著小水桶在菜農的陪同下給蔬菜澆水,讓孩子們體會到打理蔬菜的樂趣,嫩綠的生菜、青翠欲滴的菠菜以及油綠的油菜,這些都會使幼兒產生食欲,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幼兒對于蔬菜的偏見。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餐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幼兒進餐的位置進行安排,可以嘗試讓那些不愛吃飯或者進餐過程中經常玩耍的幼兒與進餐習慣良好的幼兒坐在一起,這樣一來可以對那些在進餐過程中存在壞習慣的幼兒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幼兒看其他的小朋友吃的這么香,幼兒自身的食欲也會被激發,在進餐過程中交頭接耳、貪玩的情況也會逐漸得到改善。教師自身應該起到帶頭的作用,教師是學生的榜樣,也是學生日常行動以及模仿的參照物。因此,教師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挑食,同時還要注意不能浪費糧食,碗里不能有剩飯,從而將“光盤行動”這一理念落實到幼兒當中去。
對于幼兒園的教師來說,有責任以及義務幫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教師應該注意為學生合理安排就餐時間點,從而讓幼兒養成按時就餐的好習慣。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對幼兒的進餐量以及進餐時間進行規范。但是從幼兒園進餐習慣培養以及日常進餐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總有一些幼兒自覺性較差,并且對教師的規定視而不見,這與其自身的食量小以及食欲不佳有直接關系,很多幼兒都不能吃完自己的那份飯菜,這也就導致了糧食以及菜品浪費的情況經常出現,這就需要食堂的阿姨以及教師對這些幼兒進行重點管理,同時,還應該注意要根據幼兒自身體質差異情況,為幼兒制定差異性的進食標準,有些幼兒的食量缺失很小,不能一味地注重提升食量,這對其身體健康也是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例如,在午餐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確定幼兒的食量,同時還應該詢問幼兒喜歡吃哪個菜,不喜歡吃哪個菜,教師按照這個標準來為幼兒準備具有針對性的午餐。同時,在幼兒進食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之前預定飯量不夠的情況,教師應該及時對其進行添加,從而保證每一個幼兒都能夠吃飽吃好,這其實對促進幼兒食欲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積極作用的。此外,在進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對幼兒進行積極正面的教育,鼓勵幼兒添飯添菜,并且對那些在進餐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一定的表揚,這樣一來也會使幼兒自身的食欲得到提升。有時候一些幼兒想要添飯并不會主動跟教師說,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幼兒的需求,并且主動詢問幼兒是否需要添飯,應用這種引導的方式來提升幼兒的食欲以及食量。
總而言之,教師要注意應用“引趣設法”的方式來對幼兒一些不良的進餐習慣進行優化以及改進。同時,教師還可以號召孩子做一個“小宣傳員”,讓孩子將“光盤行動”這一理念宣傳到家長以及家人們的中間,從而使其影響到更多人,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這樣一來也會使幼兒獲得一種成就感,這對促進幼兒養成長期性的良好進餐習慣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