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山東省濟寧市特殊教育學校,山東 濟寧 272000)
第一,心理學依據。通常來說,人們的認知過程存在著由表及里、由淺至深及由形象到抽象的特點。而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學生認知和學習數學新知的過程。在聽障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每一個聽障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與基礎的不同,使得教師必須將學生的認知規律當作教學工作的切入點,把分層教學滲入于課堂教學之中,在課堂上組建多個學層,并為每個學層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此來實現對聽障學生的數學知識教授任務,促使每一個認知層次的學生都能實現數學知識的擴充,獲得良好的學習與情感體驗。第二,教學理論依據。在聽障高中數學教學中,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基礎、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方法及學習動機等均存有較大的差異,這也使得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可將學生劃分為A(優秀生)、B(中等生)、C(學困生)三個學習層次,對他們實施因材施教形式的分層教學,推動其數學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數學教師應當將聽障學生數學實際能力以及發展需求當做教學工作的基本點和出發點,將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作為教學指標,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之后,要秉行“面向整體、兼顧首尾”的教學原則,依據數學教學大綱以及章節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層次化的數學學習目標,并將其貫徹于整個教學流程之中。
課堂設問作為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夠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設問時,也要重視層次化原則,合理把握數學設問的難易度,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層次化的設問,以此來推動其數學素質的提高。
練習作為分層教學最為重要的環節,既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夠檢測學生的新知掌握程度,讓教師獲得精準地教學反饋,進而實施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地教學措施,推動教學目標的達成。數學練習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板演練習,讓A層次的聽障生進行一些難度較高的板演練習,讓C層次的聽障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板演練習,讓B層次的學生進行書面練習等等,以此來實現數學練習的分層,讓學生的數學新知得以良好鞏固。
在聽障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于整個教學流程。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個性化特點的現狀,如果教師采用集體性的指導是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層次,對他們進行個性化和層次化的指導,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悟到數學知識的內涵精髓,從而實現數學素質的良好提升。例如,對于A學層的聽障生,教師應當給予其充分的學習自由,指引其多進行一些自主性的數學探究,同時,教師也提出一些恰當的建議,做到“放中有扶”,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對于B學層的聽障生,教師應當做到“收放自如”,既要給予其一定的自學空間與時間,指引其進行自主性的發展,同時也要教師適時予以指導。對于C學層的聽障生,教師應當做到“以扶為主”,耐心輔導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堅持將其看作班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以此來幫助其樹立學習的自信,推動其數學素質的發展。
在聽障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分層教學滲入于課堂教學,使得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儲備、技能儲備、智力及數學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同時,由于分層教學的目標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符合,極大程度地消減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不但實現了因材施教,也推動了教學效果的良好提升。
在聽障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分層教學滲入于課堂教學,對學困生設置較低的數學目標,改變了以往其“陪讀”的消極心理,深化了他們的學習與參與體驗,對于他們學習自主性的激發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分層教學中,教師對于優秀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了其內心的探究熱情和求知興趣。
在聽障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分層教學滲入于課堂教學,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措施,能夠使他們數學素質獲得做大限度的個性化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分層教學存在活動性特點,不但強化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內心的競爭欲望。而且分層教學深化了數學課堂的互動,促進了平等、和諧以及民主師生關系的構建。除此之外,分層教學也有利于構建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及共同提升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良好提高的同時,也促使他們的數學素養及綜合能力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培養。
總的來說,聽障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實現自身教學觀念由舊向新的轉變,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需求當作數學教學切入點,重視分層教學的運用,進而為學生數學素質的提升打下可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