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菁
(江蘇省泰州市蔣垛幼兒園,江蘇 泰州 225300)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最早起源于德國,其主要內涵是將幼兒音樂教育與舞蹈、體育進行融合,強調以身體的表現力提升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在音樂氛圍將音樂欣賞、音樂演奏、音樂表現、舞蹈動作等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提升幼兒音樂教育形式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音樂教育當中,實現培養幼兒感官發育,引導興趣,提高音樂表現力的教學目標。
原本性特點就是指在幼兒音樂教育中開展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以幼兒的天性為基礎,尊重幼兒的天然屬性和發育特征,通過多種音樂形式的融合,引導幼兒主動自覺的加入到音樂活動當中,而非刻意或強制的將音樂理念灌輸給幼兒,而是在氛圍、活動、情境的創設中引導幼兒自愿加入,在活動中培養幼兒音樂表現與感受能力的一種音樂教育形式。
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所指的即興特點,是在幼兒音樂教育的開展中,不強制幼兒學習和參與,不過分干涉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和行為,而是以趣味的游戲、活動和實踐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尊重幼兒對不同音樂活動的表現和體驗,讓幼兒在自由的空間中隨意發揮,跟隨音樂節奏進行舞動,在開放自主的環境下實現音樂早教啟蒙的目的。
游戲是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認識世界、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幼兒階段的兒童天性活潑,好奇心強烈,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探索欲望與熱情,但專注力較差,如果在音樂教育活動中不能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興趣,則很容易出現坐不住、走神等情況,不利于幼兒音樂活動的開展。而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的幼兒音樂教育,以游戲從滿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優勢,在幼兒早期音樂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游戲玩具,如塑料杯碟、筷子、小盒子、小桶等工具,在音樂播放的過程中,讓幼兒自主選擇玩具,配合音樂節奏利用玩具進行擊打,讓小桶充當鼓,筷子充當鼓槌等,通過自由進行游戲,提高幼兒對節奏的感受能力,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又如,教師可以在音樂教育中利用幼兒身體進行“小身體動起來”的游戲,播放與身體相關的音樂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ols》、《我的身體》,讓幼兒跟隨音樂動起來,指出身體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在充滿樂趣的氛圍內提升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滲透。
幼兒階段的兒童善于觀察,模仿能力強,樂于表演,充滿表現的欲望,在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中開展音樂表演,利用舞蹈、體育和音樂的結合,將音樂中的內容以生動的表演形式進行展示,可以充分活躍音樂教育氛圍,帶動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與創造力,進行隨意的發揮和即興表演,既可以加強音樂教學互動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還可以強化教師與幼兒的互動,讓音樂課堂“動起來”,實現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的有效實踐。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動物主題的兒歌,如《小烏龜》、《調皮的小老鼠》、《five little monkeys》等,為幼兒準備一些動物頭套、服裝、手指玩偶等教具,由幼兒扮演兒歌中的小動物,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或根據兒歌中的情節進行音樂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培養樂趣。
在奧爾夫音樂活動的開展中,形式的多樣直接影響著幼兒音樂教育的結果,幼兒時期的兒童普遍缺乏耐心與專注力,如果每次音樂活動都是唱歌跳舞,幼兒很快就是失去耐心,對音樂活動失去興趣。因此,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的幼兒音樂教育應注重提升音樂內容的豐富性和音樂形式的多樣性,為幼兒提供多樣的音樂教具、音樂活動形式、音樂教育主題,將音樂教育與舞蹈、體育、美術等形式相結合;定期更換音樂活動場地的裝飾,讓幼兒在充滿新鮮感的環境中增強興趣,促進音樂教育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以月度、季度為期,設定不同的奧爾夫音樂活動主題,如以“打擊樂”、“管弦樂”、“非洲音樂”、“古典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活動,定期更換不同的音樂教具,配合環境的裝飾,融合音樂欣賞、音樂表演、音樂游戲、音樂演奏等多種形式,為幼兒創造充滿新鮮感和驚喜的音樂環境,鼓勵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盡情發揮,積極探索,實現幼兒音樂教育目標。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應當以多樣的形式、趣味的內容、輕松的氛圍、開放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鼓勵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自主探索,促進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為幼兒音樂教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