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鋒
(文成縣第二實驗小學,浙江 溫州 325300)
在學校管理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式”和“韋伯式”的管理模式,學校領導者以“官”自居,進行集權管理、人治管理和強制管理,學校領導經常把個人意愿強加于教師身上。我們如果把教育比作一艘船,那么無論在管制型學校還是在管理型學校中,管理者們都在想著如何去“掌舵”,然而當他們為如何掌好舵絞盡腦汁時,他們卻漸漸淡忘了誰擁有這艘船——教師。也只有他們才能撐好這艘船,使之乘風破浪,揚帆前進,因此作為管理者,應該為這艘船的主人做好誠心的服務,為此在管理中就要體現人文色彩。就此,略談點滴之見。
正確的管理觀念是正確行為的先導,學校管理要有效服務于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管理觀念。學校管理者必須思考:學生為什么而學?教師為什么而教?校長為什么而管?學校為什么而辦?還必須思考: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和校長的管,三者誰為誰服務?只有擺正位置,明確目的,才不會迷失方向。
為此,建立以“服務”為導向的學校管理模式,可能會有不同的成效。在這種模式中,提倡相互合作和尊重,真正關心教師的內心需求,提倡管理方式和觀念的創新;關注教師的心理、身體健康,給教師們提供諸如心理健康指導、咨詢等;領導者和教師們同心協力,制定可行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體現人性化,并且是通過努力可以達成的;允許犯錯,消除教師們的恐懼心理,只有當教師在工作中感到安全,并且相信自己某些想法可以改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績,并親自將其付諸實踐時,才能有高質量的工作效率。
所謂的“健康”,不僅在于沒有疾病,而且在于肉體、精神(心理)、社會適應各方面的正常狀態。教師是學生的“心理醫生”。這就是決定著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心理,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正所為“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
結論是建立在客觀調查的基礎上,并非危言聳聽。聯系到我們身邊,不也經常聽說,有教師因為器量狹窄與同事過不去,人際關系僵化;有教師因為某次工作上的挫折,對自己的職業開始厭倦起來,怨言不停,提出改行;更有教師因為戀愛、家庭等到方面的糾葛而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還有的教師自認為是懷才不遇或者是受到不公對待,產生心理扭曲,并在學生身上無情的發泄……。這些現象和事實,無不提醒校長:要做教師心理的“按摩師”,為構建教師的心理健康做好服務。
法國戴高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還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遠不可及的事,不過我們所該探尋最遠的距離,依然存在于我們的內心?!庇幸晃辉娙艘舱f過這樣的話:每個人總是站在大海的彼岸呼喚著人們的理解。是的,一顆心就是一個博大豐富的世界,教師的心靈世界尤其如此。作為校長要“讀懂”教師,洞悉他們的心靈世界,就必須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視其所以,觀其所由”。這不僅需要細心和善于發現問題的“慧眼”,也需要比較精深的心理學專業知識。校長要認真研究社會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要努力探索和參與建設教師心理學,這就像“按摩師”那樣,他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精通人體的器官位置、骨髂結構,必須準確地找到癥結所在。
如果說,“按摩師”是通過一雙靈巧的手來通塞除淤、化解痛苦,那么,校長的“按摩師”則主要是呵護備至的愛心,“金石為開”的誠心、不厭其煩的耐心,是飽含著真情的行為,是帶有藝術性的言語,這就要求做為一個領導要誠心為教師做好“服務”工作。
在教師管理中,需要以現代的競爭意識,來打破學校人際環境的平衡狀態,促使教師在競爭中尋求新的平衡和創造。為此,學校要創建這樣的一個平臺,樹立為教師全面發展服務到底的意識。
亞里士多德曾豪邁地宣稱: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能夠把地球撬開!當今教育中,也有不少教育者懷著如此高遠的抱負,他們期望叩開成功的大門,追求建立不朽功業。作為教師領導的校長,應當為教師提供自我發展的“支點”。一提起這個問題,不少同志便聯想到“機遇”、“用武之地”等字眼,誠然,這些都是教師賴以進步和成才的“支點”,但我想,校長為教師創設良好的競爭與合作的氛圍,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支點”。
從“鯰魚效應”也可以說明這一點:長途運輸沙丁魚的人們,都要把鯰魚放入沙丁魚的水槽里,給沙丁魚造成一種緊張活動的環境,使沙丁魚不停地游動,從而增強了活力,也提高了存活率。
個體與個體的競爭固然是一個“支點”,個體與環境的對立統一也能構成另一個獨特的發展“支點”。人們所作的一切努力往往受控于某個憂患的環境,它不僅時時影響人們的思考和感受,也決定人們是否拿出行動。一只青蛙,如果把它投進熱水中,它會驟然躍起,獲得再生,如果將其放在冷水中,慢慢加溫,它會失去警惕,毫無防范,待有所知覺,卻逃生乏力,終被蒸煮而死。同樣在一個學校里,環境安定,生活安逸,管理者“不瘟不火”,恪守中庸之道,工作按部就班,教師沒有追求,沒人拼搏,就如同冷水里的青蛙,不可能有危難中的“驟然躍起”。拼搏中的生命是最具活力的,所以校長在管理中要培養教師的憂患意識,制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環境,促進教師奮發有力。 所以作為一個校長,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一個這樣的“支點”,對學校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這正是因為領導者為什么而管理,如何去管理的一個出發點,也正是如何做好為教師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樹立“服務”觀念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制度層面的管理,正所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嗎!。然而在服務型的管理觀念下,只有人文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體現“服務”的成效,否則,可能會前后矛盾,事半功倍。
作為領導者要明白,“約定”了的制度只是一紙書面語言,要使制度變成組織行為,關鍵在于制度的實施與管理。制度的剛性并不排斥管理的柔性,只有在剛性制度中體現柔性管理,才能為制度的實施變成營造寬松的人文環境,才能使制度變成組織成員的共同行為準則與自覺行動。因此,學校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制度的實施營造健康的民主管理氛圍,而這種氛圍的營造關鍵取決于校長的管理理念。作為校長,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學校普通的一員,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教師,少一點領導的威嚴,多一點人文的親和力;少一點制度的約束,多一點行為的指導;其次,校長須待人寬厚仁愛。寬待教師,善待同事,賞人之長,容人之短,特別要悅納與自己意見不一的教師;再次,校長要善于發揮多層指揮系統的作用,按程序辦事,抓大放小,浮得上來,沉得下去,對于下層職責的事,寧觀勿說,寧說勿動,以充分保護下層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而遇到一些需要承擔風險的事,校長須挺身而出,身體力行,使教師感到校長可親可敬,是領導,更是益友,有話敢說,有事敢做,有責敢負,而不是教師頭上的一朵“烏云”。我想,營造出民主管理的寬松人文環境,體現出管理人文性,比起死板的剛性管理,學校的發展會更有命力,而不是短暫的輝煌,人文性的管理更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社會進步的體現。
從以上闡述的幾點看,我想校長是一個神秘的職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這也就對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健康的心理、高深的修養、向上的理念、博大的胸襟,是較難管理好學校的,當然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時間的保障,用心去做你的管理才能才會被體現。然而,從當前教育的發展形勢看,如果我們的管理觀念還是停留在單一的傳統管理方式中,沒有進行改革和創新,教育的發展可能會走的很慢。在管理中,我想誠心的搭建好為教師“服務”的平臺,并構建好一個人文化管理的環境,使教師健康的成長,我們的學生就會得到更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發展也會與時俱進,走向陽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