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珍
(遼寧省海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遼寧 鞍山 114200)
語文教學一直是學生通往社會的橋梁,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培養自身的高尚品德和語言交際能力,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心理更加充滿語文學習的動力,逐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能力。語文學習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在培智學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師運用有效的手段讓學生可以在和諧的語文環境中學習,通過不斷的教學滲透,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讓學生自強自立起來,培養學生充滿正能量的健康心理,讓他們的意志品質得到提高。
對于特殊教育的人群,教師應該多角度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學生所處的不同心理階段,逐漸形成正確的心理建設,把語文目標可以通過心理疏導的方法輸出,感受教師的親和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生活中的各項技能逐漸教授給學生,培養學生愿意學習語文學科,讓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教師的身上,逐漸引入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利用的有效工具,通過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語言表達,教材可以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創造具有實際意義的課堂情境,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逐漸形成有目的性的學習和生活。
培智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共性特點是對待事物沒有情感表達和理性思維,往往教師說的事情和他表達的事情出現分歧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現階段心理特點出發,根據學生的表現不同將心理教育逐漸融入到語文課堂中,讓學生的思想意識發生轉變,體現出融洽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主動教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字詞,讓他們擁有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自己編排和扮演,逐漸形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這些孩子需要的是教師的關懷和課堂上溫和的態度。智力發育出現障礙的學生容易出現自卑的心理,這時教師應當利用有效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學會表達和主動思考,在教師提出問題時要做出積極的回答。看到教師臉上的笑容,學生更愿意去學習,愿意聽從教師的安排。教師的寬容態度決定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為了營造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就是更應多鼓勵,多微笑,多贊美。
在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會讓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語文知識,主要是為了可以在社會上生存,在生活中體驗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克服自身的不足逐漸形成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教師也可以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和身殘志堅的人物事例讓學生樹立克服心理障礙的自信心,逐漸迎合學習氛圍,塑造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能力,讓他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自己的進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語文成為生活的工具。
這些在生活中有缺陷的學生很容易造成不自信的表現,往往與人交談時低頭不語,這是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形象,通過自己的行為和高尚品德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師是出現在智障學生中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愛會相互傳遞,在教學行為中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特點養成去模仿,去學習的好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當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通過情感的交流讓學生敢于表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角色扮演和兒歌說唱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對于語文生字的練習要多重復,多鼓勵,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掌握語文知識的方法。
教材上的圖文并茂,有目的性的優美詞匯可以向學生傳遞一種美好的心理暗示,啟發學生愿意學習語文,教師通過接觸學生可以更多的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設計,讓學生可以坐下來認真聽,仔細看。語文教材的學習主要注重學生生存的獨立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鼓勵學生完成動作,逐漸在心理上形成自信心,尊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讓他們可以進行禮貌的待人接物,提高學生的自立能力。
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手段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相聯系,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教材的內容聯系到生活的實踐中,教師塑造自我主動交流,讓學生對自身和社會有正確的認識。逐漸培養出心智成熟的健康學生,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