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造
(江西省安義中學,江西 安義 330500)
利用可視化資源進行教學,指教師在教學過程融入影視、動畫等可視化資源,幫助教學順利進行、提升教學的效率。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運用可視化資源進行教學成為了教學的有效途徑,尤其是針對地理、物理等科目。本文以高一的地理教學為例,分析在教學中可視化資源的應用策略。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導入能夠讓整節課都處在高度集中和高效學習的氛圍中,是教學的良好開端,是教師設立教學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導入環節,為學生放映可視化資源,通過可視化資源進行課前導入,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情境,是導入的有效策略。要想將可視化資源運用到課前導入中,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加強日常生活中對可視化資源的收集和歸納,在需要時運用可視化資源進行課前導入時,結合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可視化資源創建情境,進行導入,可以選擇視頻、影視、動畫、動圖等等。需要注意保證可視化資源的科學性、趣味性和教學性,而不是一味的注意選擇有趣的視頻,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保證在提升學生的興趣時還能傳授教學知識。教師還可以在播放可視化資源前為學生制定觀看任務、設定問題,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能夠積極的進行思考,解決教師的問題和任務。教師所選定的可視化資源也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高中生的生活狀況,這樣能夠讓學生更能帶入到情境中,感受高中的地理知識和生活的聯系。
例如,教師在教授高一的地理必修一中的《宇宙中的地球》時,可以利用可視化資源創建情境,進行課前的導入。由于高中生都對天文、星座、宇宙特別感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宇宙研究類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在短片中學習宇宙的知識、了解和認識宇宙和星球,加深對地理的熱愛,之后再導入課題教學,讓學生學習地球和宇宙的關系;在學習《地表形態的塑造》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可視化資源中GIF動圖,動圖內容展示山岳的行程過程動圖,然后再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等。
高中的地理比初中的地理知識點加大了很多難度,課程的內容更加抽象,導致教師教學效率越來越低,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吃力。教師如果只是古板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會讓地理變得更加枯燥,使學生逐漸產生厭倦心理。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學會將知識更加清晰、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利用可視化資源,結合課堂上的知識點,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的看到知識點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可視化資源進行輔助教學,能夠提升地理知識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例如,教師在教授高一地理必修二中《城市與城市化》的知識時,由于單純的講述理論概念無法讓學生清晰的想象到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概念。教師可以結合可視化資源,幫助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知識點的教學。用多媒體展示城市結構的平面結構圖,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城市結構的樣貌;在教授高中的地理知識必修二中的《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時,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廈門城市的交通布局,讓同學們了解交通布局的規則和規律等。通過可視化資源,讓知識更加直觀和簡易,讓高中地理的學習更加便捷。
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課后練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課后練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了課堂上的地理知識后,利用課后時間進行鞏固和拓展,讓地理知識更加深刻的映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都是采用課后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其實這種課后練習不僅效率低,也加大了學生高中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對地理逐漸產生反抗心理。所以教師在課后練習時,可以積極的結合可視化資源,讓學生在可視化資源中達到練習的效果,鞏固課堂上的知識點。
例如,在教授高一的地理必修二中的《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時,教師可以結合可視化資源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加深知識。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后觀看視頻《可可西里》并寫下觀后感,同學們從視頻中感受地理知識,體會人類和環境的關系,重視本章所學的內容,與環境協調發展;還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主題的綜藝節目、講座等影視,從其中感受環境的意義,重視保護環境。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課后結合可視化資源進行知識鞏固,保證了課后練習的效率,提升了課后練習的趣味,讓高中的地理學生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味。
綜上所述,可視化資源對高中的地理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高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可視化資源開展教育,在課堂導入環節創建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后起到鞏固作用。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可視化教學,提升同學們學習地理的效率,為學生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