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娟
(廣昌一中,江西 撫州 344900)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日常教學的重視。它不僅僅是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是學生思維的培養,對學生發展有著諸多意義。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初中政治課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趨勢。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要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主要扮演引導者與觀察者,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那么,在日常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致可以分為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階段[1]。
例如,在學習一節知識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進行預習。教師通過預設問題和微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預習。我們以“延續文化血脈”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什么是文化?”“為什么要延續文化血脈?”“延續文化血脈對當代年輕人有什么意義?”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提出以上三個問題,讓學生們通過閱讀書本進行分析,并嘗試解決問題。而在微課上,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傳統文化的視頻,并將其與教材內容以及提出的三個問題相結合,更系統地幫助學生進行預習。而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們聊一聊天,通過輕松的對話,慢慢地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慢慢地引入文化的內容。然后教師在讓學生們回答之前提到的幾個問題。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教師能夠發現,學生們對這節課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心中的難點。那么,教師便可以針對難點,再做分析,靈活地提出問題。待課上教師提問后,可以將學生們分組,讓學生們通過討論的形式來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待學生們討論完畢后,教師再次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發現,這次的結論要比之前的結論更加準確、更加深刻了。而這個時候教師要做的,便是幫著學生們“捋順”一次,將這些學生們理解的“零散”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強化學生的知識脈絡。而在本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作業。作業的內容分為必答題和選答題。其中必答題是對本節課基礎知識點的鞏固,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它的目的也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選答題則是在本節課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將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學生真的可以做到學習致用,用正確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生活。經過這樣一個由課前到課中再到課后的過程,可以發現,在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中,都是由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而教師主要是給予引導和糾正。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學效率同樣也得到了提升[2]。
所謂初中政治課的教育氛圍,其實和大學心理課很像,它要求教師和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溝通,以及學生之間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溝通。彼此敞開心扉,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得到一個更為全面的成長[3]。
例如,在學習“做更好的自己”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們坐在一起,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下,一起聊聊天。鼓勵每一名學生說一說自己認為什么是更好的自己。之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們玩一個小游戲。教師讓每一位學生準備好一張紙,并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同學們依次傳遞這張紙條,每一位學生在拿到寫有別人名字的紙條后,在上面寫上對這名同學的認知,說說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一位學生都是匿名寫下的,待紙條從班級的第一名學生流到最后一名學生手中后,每一紙張都回到了自己手中,并且上面也寫滿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教師有所留意的話,便可以發現,紙張上的每一句話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都是鼓勵的、肯定的。而當學生看到別人對自己的正向評價后,也會在心里感到很暖,而那些鼓勵,也會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我們總說傳統的初中政治教學,很容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都是從分數出發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是以分數為主的。但是,分數真的能夠說明一切嗎?很顯然并不是,所以教師要采用更為全面、更為積極的評價方式,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5]。
例如,再一次考核后,教師可以在原有分數排名的基礎上,制定新的排名。而新的排名則是以學生的進步程度來作為評價基礎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學生間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基礎是不同的,若僅按照分數排名。那么,成績不好,卻一直在進步的學生永遠都得不到認可,慢慢地也會因為被忽視而選擇放棄。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有著無數的可能,但首先要做的便是教師去發現,去關注。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看到每一位努力的學生,并且也讓努力的學生知道自己受到了關注,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知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營造情感教育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積極評價,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意在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