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建筑室內設計主要是裝修,對新建完成的房屋進行室內環境設計和改造。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要求,并根據人的審美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為人們的生活提供舒適、安全的環境。
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又叫人機工學、人類工程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主要是對環境中的人體活動、心理、生理等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學科。工效學(Ergonomis)源于希臘文“Ergo”,是指 “工作、勞動”,“nomos”就是“規律、效果”,更可以理解為人體工程學是探究人們的工作效果、勞動效能的規律性。
人體工程學是起源于歐美,在1857年被波蘭的雅斯特萊鮑夫斯基教授提出的。此概念象征著健康、安全、舒適和高效能。起初在工業社會,為了探求人與機械設備之間協調關系而大量使用與機械設備上,直到二戰在軍事上廣泛使用,在坦克、飛機的內艙中,運用人體工程學原理和方法為了有效戰斗和操作,并且使人在小空間(人——機——環境)中盡量達到協調,減少人員疲勞,大大提高命中率和安全等問題。二戰結束后,人體工程學迅速滲透各個領域(空間技術、建筑設計、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用品)等,成為當代室內設計的參考基礎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1960年創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會,使得人體工程學在空間技術、建筑、工業生產及室內設計等領域得到有效運用。一直到當今社會,信息化自動化的發展,室內設計開始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融合理念,其中日本千葉大學小原教授認為:人體工程學可以探知人體的工作能力及其極限,進而使得人們所從事的工作能夠適用生理學、心理學以及人體解剖學的各種特征。人體工程學是以人為主體,將先進的人體計測、心理學計測、生理學測量等手段,使得“人——物——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個系統中,讓人們能更主動地、高效能地支配生活環境。并且人體工程學所涉及的學科也較為廣泛,如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工程技術學、醫學等諸多學科,各學科互相作用能更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隨著人體工程學的發展和應用,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比較成熟的學科。人體工程學所提倡和強調的是堅持以人為主體,最大限度的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對于建筑室內設計而言,人體工程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筑室內設計需要必須要確認范圍,而人體工程學生能夠詳細講解人的姿態、動作和心理。在建筑室內設計中,人的心理和身高對室內設計影響最大,且也有不同的設計方式。人體工程學正好可以為室內設計提供最科學和合理的數據,確保室內設計更加人性化。然后,室內家具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具尺寸將直接影響到使用感受,人體工程學可以提供最合適的尺寸,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為人們提供最舒適的環境。另外,室內設計的舒適度影響因素包括聲音、光照、濕度和溫度等等,而人體工程學剛好可以提供合理的設計參數,確保室內設計的舒適性。
空間布局是建筑室內設計的重要內容,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實用面積和空間大小。在建筑室內設計的空間布局中,應用人體工程學,主要是根據人的活動范圍和身高等重要因素進行設計,因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且有不同的設計內容。比如,家中只是青少年居住,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更加注重舒適性,安全因素考慮就會少些,而家中有小孩和老人,設計重點在于確保老人和小孩活動時無障礙,且確保老人和小孩活動的安全性。另外在建筑室內設計,還需要根據實際測量數據進行設計,然后結合人體工程學,在實用空間和組合空間設計上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
色彩環境主要是針對室內整體環境的色調,室內色彩環境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不同的色彩給人有不同的感覺。例如我們常見的暖色調和冷色調,暖色調比較溫馨,冷色調比較寒冷。如果建筑室內的面積比較小,這種情況下可采取白色為主,能給人通透、明亮的感覺。另外在建筑室內設計需要結合人體工程學,對使用者心理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色彩環境的設計給使用者達到安慰的感受。
光線是人類正常活動的基本要求之一,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般分,光線能夠給人一種全方位的感受。在建筑室內設計中,光線主要來自于室內照明補光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能夠給人一種生命活力的感覺,而室內照明補光能夠在夜晚給人舒適的感覺。但是光線的強弱會影響到人的舒適度,所以要盡量選擇柔和為主。
在人們正常家居的地方對聲音環境設計要求較高,尤其是夜班的隔音效果。通過室內聲音環境設計,能夠有效減少室內的嘈雜聲音,比外還需要重點進行回音設計。在建筑室內聲音環境設計主要是通過門窗和隔音板等方式實現隔音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隔音墻體。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綜上所述,建筑室內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應用人體工程學不僅可以提高室內設計的舒適度和安全度,還能充分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促進室內設計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