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
近些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受到了廣泛關注。作文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其可以幫助小學生快速理解課文,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提 升情感認知能力,同時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檢驗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效。
雖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通過調查研究得知,作文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方面,其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其一是作文教學缺乏研究。一部分教師由于不注重作文教學,在課堂上往往只是給學生選取幾篇優秀范文,讓學生閱讀,然后給學生講解范文中的亮點,最后再給學生一個命題或者半命題,讓學生自由發揮。這就導致了學生作文能力提升緩慢。其二是作文批改沒有針對性。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完整且有針對性地批改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高作文能力,但是多數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都只是著重查看了作文中有沒有病句,沒有贊揚學生作文中優秀的語句和豐富的想象力。其三是作文重量不重質。這里的“重量”有兩層含義,一層是一部分教師認為多寫作文才能高效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另一層是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時必須寫夠一定字數。但是量大不代表質好,這兩種情況可能導致小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寫“流水賬”或者絞盡腦汁湊字數。
作文對于小學生而言就是將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然后將其寫在紙上。由此可見,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小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素材,完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見解。
學生在小學階段非常貪玩,在課后,他們往往會和小伙伴們一起做游戲或者玩玩具。另外,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學習任務也不緊張,多數家長會在學生放假期間帶學生在世界各地游山玩水。作文的素材大多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既可以是有趣的現象也可以是美麗的景色。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談論自己曾遇到的人或事,這些人或事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這些美好的記憶值得小學生用筆記錄下來。
想要提升小學生的作文能力,首要任務是教給小學生作文方法,只有方法學會了,才能快速寫一篇優秀的作文。所有的作文都離不開一個前提——細心觀察。小學生活潑好玩,喜歡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但是他們的耐心不足,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往往只是看一會兒就會被其他事物影響。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教會小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細心觀察事物,然后得出結論。例如,教師想要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景色的作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教室的窗外有什么東西,可以是動態的,也可以是靜態的。當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天空觀察到地面,由遠山觀察到窗前,不落下教室外每一個角落。觀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取室外的某一個地方,著重描寫這個地方有什么樣的景象,發生了什么事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讓學生描寫觀察到的事物時,一定要細致。遠山的紋路,云朵的形狀,行人的動作都可以讓學生大量描寫。一開始學生的辭藻可以不華麗,但是一定要抓住重點,當學生積累的字詞越來越多時,作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升。
課外閱讀是提升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徑,多進行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見聞,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散文、短篇小說或者名著。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摘抄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然后寫下自己認為該句優美的原因,最后每閱讀完一篇散文或者一本名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下讀后感,讀后感可以不要求字數,但是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最好可以模仿文中的寫作手法。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學會運用修辭手法,同時在每一次寫讀后感時,都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師需要有大量的耐心,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寫作方法,糾正學生的寫作習慣,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升語言邏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