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迪
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老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習慣照著書本進行一些閱讀知識的講解和教育,而小學生天性活潑,因此這種灌輸性質的教育方法很難起到作用,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和上課內容,使得部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內容完全提不起興趣。針對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學策略,本文開展了研究。
部分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學質量不高,教的多但學生學到的少。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導致成績差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還會導致成績好的學生也對語文失去興趣。這是由于部分老師的教學方法沒有隨著時代發展發生轉變,仍然沿用著過去那一套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學方法,主張知識的灌輸,具體表現為讓學生對語文句詞和語法等知識死記硬背,學生不能對語文知識融會貫通,忽略了學生在語文這種語言類課程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學效果不明顯。
部分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偏向死板,為了不犯錯就沿著書本講課,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幾乎等于將書本上的知識復述一遍,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差,同時教師照本宣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無從體現,這種灌輸性質的教育方法很難起到作用,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和上課內容,使得部分學生對語文教育的內容完全提不起興趣,影響他們的后續語文閱讀和寫作,在寫作時缺乏新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教學如果有著興趣加持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事倍功半,因此教師首要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書上的一些知識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如《少年閏土》教師可以選取一些關于海邊沙地西瓜的圖片,將這些圖片保存或者打印,以備后面教學使用。然后在課堂講解《少年閏土》這一課,不需要學生在聽課后就全部理解,只需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此時再拿出打印好的關于海邊沙地的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將自己對于閏土月夜守瓜的印象等描繪出來,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來搞清楚一個文章故事的來龍去脈,了解一個地方的風物土人情,教師只做輔助,在過程中旁敲側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得到提升。
寫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需要開展閱讀的技巧教學。如在學習完《富饒的西沙群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學習的課文知識,在課堂上描述對海島的印象和自己見過的海洋景觀,讓學生自行舉手發言,暢所欲言。老師還可以提問“西沙群島位于我國東南西北哪個位置”,學生自然而然回答“南方”,然后繼續提問“舉出西沙群島的物產”,學生不難想起剛學習的珊瑚和四腳朝天的海龜,循序漸進的深化內容,在提問這種課堂互動中,學生積極的思考,回答,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不同于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是一種通過閑暇時間的閱讀激發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有針對性和帶有目的性的給小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同時營造出相對寬松自由的課后閱讀環境,例如讓小學生在課后和休息時間進行閱讀。為此,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需求出發,推薦他們感興趣的經典名著,如《魯濱遜漂流記》。這類書籍滿足了學生冒險心理的同時還有著豐富的求生知識以及精彩的人物內心描寫和細節刻畫。讓小學生就這類經典書籍展開閱讀,既能夠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在無形中塑造他們的三觀,最終所閱讀的知識,還可以轉化為寫作的素材,達到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時,應堅持把握小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堅持閱讀教學和學生的寫作相結合,在教學中不斷地完善閱讀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