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鵬程
音樂能夠展現出人們實際生活的情感,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它集聲樂、歌唱、鑒賞、樂器于一體,能夠使人賞心悅目,給人們帶來聽覺的享受;也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人們還可以通過音樂去抒發自己的感情。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音樂屬于一門必修課,再加上音樂具有較強的魅力與感染力,所以音樂教師就能夠通過音樂的這些特征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初中音樂教師能夠使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去教給學生鑒賞音樂、唱歌等,通過音樂的特征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震撼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執行者的角色,應該在學生的學習之中及時對他們的言行進行指導。學生很容易去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那么教師自身就應該要先提高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中雖然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但是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之中要想更好地滲透德育,那么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教師也要建立良好的形象,用文明的語言、樂觀的心態、激情的歌唱等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無形中被影響,尤其是音樂教師的道德行為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總之,初中音樂教師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要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染學生,真正地在音樂教學中實現德育的滲透。
在音樂教材中包括很多豐富的德育主題,比如思念家鄉、熱愛祖國等。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要講解音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應該滲透德育教學,把德育理念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開展高效的音樂教學。對于人教版的初中音樂教材來說,德育思想教育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歌唱祖國》《紅旗頌》等,愛國主題非常突出,是一種顯性的教材內容;在教材中,還有一些隱性的德育思想教育內容仍需要教師去進行深入挖掘和探究,如《青春舞曲》,來讓年輕人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這屬于一種隱性的教材內容。當然,在教材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德育主題,能夠通過《友誼天長地久》《長大后我成了你》等,感悟友情與親情。盡管歌詞并沒有多華麗,但是卻對友情與親情進行了贊頌,學生從音樂中也能夠感受到其寓意,能夠讓人際關系更加和諧。
有效、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大大增加學生參與音樂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加音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夠給德育教育加分。初中生通常都具有自制力差、活潑好動等特征,所以經常會覺得理論教學比較枯燥。而很多初中音樂教師依然使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樣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不了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該要豐富教學方式,增強德育魅力,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或者游戲教學等方式去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能夠給學生展示聲音、圖片、視頻等,可以帶給學生聽覺與視覺上的沖擊,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有效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初中音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保衛黃河》時,就能夠通過多媒體去向學生展示黃河的照片,讓學生感受黃河永不停息的精神;教師也能夠播放一些黃河的視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之前的初中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把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都用在講解學科基礎知識上。音樂教師同樣如此,其過于重視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忽視讓學生去拓展延伸已經學到的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甚至減少了音樂教學的價值。所以,初中音樂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那么就應該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展現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比如,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春游》時,就能夠先引導學生去欣賞音樂,并讓學生思考其特點。在教學完成之后,就能夠組織學生開展以“春游”為主題的音樂探究活動,讓學生利用自己的音樂知識去創造屬于自己的音樂,并在課上進行表演,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可以對學生的整個人生都產生一定的影響,能夠讓學生熱愛所有美好的事物,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之中應該要充分挖掘音樂中的教育因素,充分施展音樂的情感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品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