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上福鴻天藝術品有限公司,福建 德化 362500)
裝飾性陶瓷藝術在不斷的變化中,更多程度上將以往的陶瓷藝術特質與現代化的審美相結合,滿足當下人們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例如,在本國陶瓷藝術上,一方面吸收了傳統的陶瓷技藝,融入了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也更多的與現代化的潮流元素結合,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前衛的藝術家更是將多種文化藝術納入到傳統陶瓷創作中,讓陶瓷裝飾藝術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
傳統的裝飾陶瓷藝術,有成熟的深厚功底。但是在整體的造型、色彩的藝術元素方面,不一定符合現代人們的多樣化、前衛性的需求。作為現代市場化的運作模式,裝飾陶瓷更需要面向市場,研究當下人們對陶瓷藝術品的訴求。讓整個藝術創作自我更新與突破,不斷滿足市場創新,讓裝飾陶瓷藝術在實踐探索中可以大膽的融入多種現代元素。一方面滿足審美所需,另一方面可以有更高的市場價值,推動陶瓷裝飾藝術的蓬勃發展。
現在陶瓷藝術品在人們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裝飾陶瓷藝術甚至將實用性與裝飾藝術價值融合,更好的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訴求。同時也讓傳統的陶瓷技藝得到更為長久的傳承。越是市場認可,越是流傳越廣,陶瓷藝術的工藝以及審美特質就更可能發揚光大,不斷的發展。因此,裝飾陶瓷藝術本身需要有更強的市場迎合性,這樣才能促使其藝術價值得到更廣泛的認可與流傳,讓裝飾陶瓷藝術本身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
當下人們對裝飾陶瓷的需求不斷提升,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審美要求、創新性等方面,都在不斷的拔高。甚至較多的裝飾陶瓷藝術品遠銷全球,成為我國外貿的重要產品,由此也促使其設計功能方面更加滿足現代化所需,不斷的改革創新。其裝飾陶瓷的形態美學、功能性,也在不斷的融合與優化,促使其達到更強的裝飾性,同時又兼具有關裝陶瓷物品的功能。作為設計師也需要不斷的根據市場與陶瓷藝術本身的特質,做創作靈感的捕捉,積極的融入多樣化的文化元素,讓設計更加的具有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尤其是陶瓷裝飾藝術品,其整個的外觀結構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其藝術特點有更為直觀的特點。
陶瓷是我國歷史長河中較為典型的民族文化元素,其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應用在有關的建筑、祭祀用品中;在隋唐時期更是有唐三彩,被人們所熟知,屬于我國藝術品中的瑰寶,受到國內外較多的追捧與評價。甚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成為瓷器時代。青瓷出現之后,對傳統的白瓷進行了一定替代性,由此也作為了裝飾藝術品的重要形式。裝飾性陶瓷兼具藝術價值與裝飾作用,傳達了我國古文化特色。甚至在古代陶瓷裝飾作品中被視為商品在世界流通,對我國經濟發展也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裝飾陶瓷藝術品的藝術特點,總而言之,從其顏色、質感、造型等方面具有較為顯像的特質。而從深層次上,其制作的工藝也有一定的差別,不同陶瓷品在選用的材料、燒制工藝、顏料的選取等都有獨特性。因此,不同時期的裝飾陶瓷藝術帶上了濃重的時代印記。甚至在同一個時代中,裝飾陶瓷的藝術有明顯差別。例如在清代中,康熙時期更多是對之前明朝傳統技法的繼承與發展,其崇尚青花瓷。整體的紋飾較為繁復,有清晰的濃淡層次感,整體的青花色澤較為淡雅,畫筆風格柔和。宣德的青花則更為的深厚蒼郁,康熙時期的五彩色澤較為濃郁,畫筆更為老練有力。其主要是從唐三彩逐步演化而來。在雍正時期,瓷器整體制作更為精良成熟,強調薄的特質,更加考驗陶瓷制作工藝的功底。色澤上更有淡雅的天青釉、胭脂水等。整體的裝飾風格更加的細致入微,但卻顯得華而不俗。而在乾隆時期,與其當時的鼎盛時代也有一定的關聯,涌現了大量精巧的設計作品,甚至有琺瑯彩等特色代表工藝。
陶瓷藝術在不同時期發展中,與整個時代的社會風氣、人民的訴求有關。越是在鼎盛時期,陶瓷裝飾藝術的制作更為精良,創新也更為豐富。甚至在鼎盛時期會有陶瓷藝術品創新典型作品出現,會有一個時代的特色記憶。而在具體的裝飾陶瓷藝術的主題選材上,則相對廣泛。從常規的侍女、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到常規的植物、建筑等。這些裝飾陶瓷的流行也代表了當時在交通發達的古代社會,整個中國與外界的溝通交流文化形式。而在當下裝飾陶瓷的發展中,融入了更多的中西文化特色,豐富多彩。有華麗繁復,也有清淡簡約;有民族特色,也有時代先鋒性。因此,當下的裝飾陶瓷藝術品琳瑯滿目,選擇較多,滿足了市場不同人的需求,整體的藝術特點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總體來說,無論是簡約還是華麗,在歷史上,裝飾陶瓷本身已經經歷過各種風格的演變。而當下,不同風格需求也在不斷的輪替中。只是當下的華麗與簡約的具體呈現方式有細節的調整,配合不同圖案、紋理的處理,讓其視覺條件與傳統歷史作品有別。
裝飾陶瓷從過去形象逼真化追求轉化到現在更強調寫意的抽象滲透,尤其是現代藝術作品中,抽象寫意的裝飾陶瓷作品更受人們的喜愛,更具有特色與創新性的視覺感受。在具體的裝飾陶瓷需求上,仍舊需要了解個體市場客戶需求后做具體的優化調整。沒有任何一種裝飾陶瓷作品能夠贏得所有人的喜愛,要有更清晰、多樣化訴求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