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頂鎮農機工作站,吉林 梅河口 135011)
農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產業,是穩定民心、穩定大局的產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和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對于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農機推廣與應用作為提高農民素質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環節,對加快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重要作用。
1、當前農機推廣面臨新挑戰。首先,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力度會越來越大,農機推廣工作面臨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其次,我國農機化發展進入中級階段,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增加,農業生產對實現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農機推廣工作的壓力和責任也將越來越重。第三,我國已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戰略任務,這就意味著農機推廣工作應逐步進入大力發展全程機械化的新階段。2、農機管理制度混亂。隨著近年來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受到影響,有些地方農機工作甚至空白。同時農機推廣體系仍是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推廣機制未跟上時代步伐,推廣人員觀念落后,缺少危機意識,不明確工作職責所在,而推廣方法仍依靠傳統的言傳身教和發放明白紙的方式,簡單、單調,服務內容片面,難以適應農業新技術、新機具的發展要求,滿足不了目前農民的多樣化需求。3、行政與推廣經費缺乏。很多政府部門對農機推廣不夠重視、投入不足。除工資由財政撥款外,辦公費、事業費一分沒有。由于資金缺乏,服務功能較差,推廣方式單一,“紙上談兵多,實戰少”,效果差。4、基礎設施差。由于投入不足,很多鄉鎮農機推廣站技術設備簡陋甚至缺乏試驗設備,服務手段落后,服務內容單一,人才流動大,推廣工作無法展開,名存實亡。5、農機推廣體系不健全。一是農機推廣機構不夠完善,除縣農機局設有農機推廣培訓機構外,鄉鎮沒有設立專門的農機管理、推廣部門。很不適應當前農機發展的需要。二是農機技術人才匱乏,農機系統已呈現出知識老化,農機專業人員少,繼續教育培訓少,尤其是鄉鎮,技術水平普遍低下。與當前的農機推廣工作極不相適應。三是農機維修服務跟不上,農機維修網點和推廣網點經營規模小,人數少。且多以手工維修為主,缺乏專業維修設備。甚至有的邊遠鄉鎮或集鎮沒有維修網點和推廣網點,給購機用戶帶來不便。
1、充分認識農業機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是改造傳統農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物質基礎。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必然要用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農業。要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農業機械化是不可缺少的。要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必須依靠農業機械的替代和拉動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機械化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2、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機推廣應用模式,延伸推廣服務網絡。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原則,培育農機推廣市場,著力打造農機推廣品牌,引導發展農機協會、農機中介組織、農機推廣網點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完善農機社會化推廣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
基層市(縣)級財政應將農機專項資金放在新農機具上,每臺補貼的金額要根據農民實際收益情況決定,使農民本人拿出來的資金在3年內能收回,以提高農民購新機具的積極性。如有些財政補貼到位滯后,由市農機推廣部門負責解決,保證農民在農忙前能買到先進、適應的農機。
總之,農業機械新機具推廣要以現有的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為中心,以農民需求為出發點,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免費服務,并在服務中了解新機具的結構、性能、特點及其適應性,保證農業機械化既是糧食生產的工具,又是實現糧食增產的重要措施,這樣農業機械新機具推廣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