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臺區教育局 遼河油田基礎教育管理中心,遼寧 盤錦 124010)
從目前學生對文言文、古詩詞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主要是依賴語文教材中的注釋、文言文全解等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和理解,也就是說,一旦離開參考資料,絕大多數的學生還不能夠理解文言文、古詩文的內涵,也就不能夠進一步的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由于高中學業比較緊張,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學生只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背誦,幾乎教學大綱中要求背誦和練習的知識點都能夠掌握,但是脫離了語文教材本身,所學的基礎知識不能夠完全轉換,尤其是應對一些文言文閱讀理解類的題目。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于絕大多數的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其仍然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進行生字、生詞、句子的灌輸講解,然后進行文言文、古詩文的整體理解,進而根據大綱需求進行背誦。盡管這種教學模式現階段比較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但是從長遠的方向來看,片面追求教學任務和學習成績,顯然是不科學的,削弱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
就目前高中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習成績、升學率是當前教學的重點,在應試教育的局限下,如何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升學率成為當前高中學校關注的焦點,這就導致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相對削弱。而語文作為主要學科,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引入也就更加有限,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和學習成績,讓素質教育、文化教育成為泡沫。另外由于多元文化的沖擊。教學水平的提高,促使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了多媒體、國外教學經驗,這就導致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有些學校更是盲目的引入國外教學經驗,學習西方文化,導致校園文化環境中充滿西方味道,例如過洋節、穿名牌等,這些多元文化沒有進行科學的篩選,而且造成了傳統文化的缺失。
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不光在課堂里進行,也需要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外閑時對傳統的經典名著進行閱讀,讓學生多接觸古典名著,有助于其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因此可以篩選國學經典讀物。在選擇國學經典讀物的過程中,必須要緊密的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教材的需求,合理的選擇體現傳統文化的國學經典,尤其是在教材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經典名著。
另外要引導學生“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結合所篩選的國學經典,對經典國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和“略讀”,例如一些課本教材選取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蘊含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文章。在“精讀”與“略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品位文學的能力,進而在教材背誦理解的基礎之上,更好的弘揚傳統文化。
為達到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目的,教師首先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之上,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鋪助教學,為學生播放視頻、圖片、音頻等,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感受古代文人筆下的瀟灑與豪放,通過對教材的引申和理解,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崇拜與學習熱情。
另外,要促使傳統文化與中華美德教育相結合。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很多都是體現“誠信”、“忠義”、“厚德”的經典文章,例如荀子的《勸學》中:“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正是引導學生鍥而不舍、永不放棄的精神;再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都是傳統文化與中華美德相結合的經典教材,必須合理的運用,才能夠促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為了將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更好相結合,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材內容,從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語文素質出發。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準確的掌握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語文基礎與學習情況來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并針對這一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創設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傳統文化觀念。比如,在教授《沁園春·雪》這一課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進而陶冶學生的性情,習得一種樂觀、堅定、自信的生活態度。
雖然傳統文化當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但其中也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與思想品質,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保持客觀的態度,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學習,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加強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