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部,河南 鄭州 450046)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以及創新驅動國家戰略高效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適應新時代教育體制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要積極尋找人才培養的突破口,充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契合時代發展步伐。如何在眾創空間視角下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活動值得深思研究。
對于“眾創空間”概念而言,一般國外學者叫做“創客空間”。“眾創空間”這一概念由我們國家的科技部門提出來的,它代指了所謂的創客空間、創新孵化器等現代新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機構,順應了用戶、大眾、開放創新的時代趨勢。眾創空間是新時代信息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產物,它以互聯網高速運作為發展契機,充分運用專業化市場服務機制以及新型資本市場運作機制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能夠依靠新時代互聯網科技環境不斷吸納有創新創業理念和想法的個人或企業加入,能夠將自身創新能力和顧客的基本訴求有效結合起來,進而構建真正的既便捷又開放的服務平臺。眾創空間有三方面的主要特點,一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和資源整合發展,不斷把握互聯網開放性、多樣性和整合性特點,為自身產業項目落地奠定基礎;二是堅持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在創新創業培養人才基礎上進行市場資源有效整合,科學合理運用資本操作引領創業者了解當前市場發展動態,培養大眾創新人才,以滿足創新創業人才發展需要;三是眾創空間主體大眾化,包括最直接的草根創業者、小微企業以及其他創客等,為大眾創新、協同創新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新局面。[1]
在眾創空間背景下,對于傳統的創新創業教學方式而言,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更要參與更多實踐活動。隨著眾創空間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多樣化發展,出現了諸如“創新孵化器”、“創客咖啡”以及“創客空間”等模式,這些新型模式需要更多人才掌握科技學、統籌學、工程學等綜合性知識,對大學生綜合水平的發揮提出了更大的要求。眾創空間視角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優于傳統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原因就是符合當代社會的內在發展要求,符合社會科技發展要求。因為,眾創空間背景下要求當代大學生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將理論結合實踐的經驗科學合理地應用到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中。在眾創空間視角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為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創造條件,唯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眾所周知,大學生畢業后自我創業需要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因為大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知識并不一定能夠和市場需求吻合一致,也就意味著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人才需求存在著時間差。然而,“眾創空間”的興起和構建,能夠有效推動高校人才教育培養改革進程,以此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進而高質量保障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伴隨著我國社會科技經濟不斷發展進步,很多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意愿逐漸強烈起來,且人員數量逐年增加,但創業成功率并不是很高。鑒于此,隨著眾創空間的逐步流行,高校越來越重視對相關政策的把握和運用,尤其在眾創背景下進行專業學習和實踐訓練,將創新創業的教育實踐活動狠抓起來,進而促進大學生創業創新效率的提升,創業能力也逐漸增加。另外,眾創空間視角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顛覆了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學生擇業創業觀,進一步激發了大學生們的創新創業激情,促使其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而真正促進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提升。[2]
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付出推進,眾創空間背景下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順應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發展潮流,有利于增強社會創業創新就業率,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團結。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社會經濟繁榮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力量中知識豐富、素質較高的團體,對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在眾創空間視角下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有利于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發展,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用之才。眾所周知,創業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有者重要作用,但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對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國家在大力推動人才強國戰略同時,又將全民創新、萬眾創業思想牽引到高校教育改革當中來,為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有用人才,將那些有意愿、有想法創業的國家棟梁之才真正培養起來,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在眾創空間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有助于學生們提升自己的綜合水平,不斷強化自身創新創業的強烈意識,從而真正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一直以來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在眾創空間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還有不夠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很多高校對其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很多高校一般都是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甚至并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系當中,更沒有將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和企業的就業模式有效結合,導致學生一畢業意味著失業,沒有想創業的意念和打算。因為很多高校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目標規劃不明晰,導致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混亂不科學,同時教師隊伍管理不規范、專業教師較為缺乏,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創新實踐,遠遠達不到眾創空間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要求,自然無法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此外,高校專業教育體系設置不夠科學,很多學校依然將專業教育作為重點工作開展,忽視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重要性,將創新創業當做選修課實施,直接導致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的分離,使得創新創業課程缺乏專業性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支撐,大大降低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久而久之影響到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高效發展。[3]
眾所周知,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需要院校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唯有通力配合、步調一致才能將此工作做扎實。然而,由于學校并沒有完整、系統的獎懲、運營、管理、激勵等機制作保障,導致部門之間、甚至教師之間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存在意見相左情況,極大影響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創新創業指導部門缺乏專業、系統的工作機制,甚至沒有企業專家進行現場指導,主要依靠學校教師進行現場講解答疑,無法將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很好的與企業實踐運行緊密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創業想法無法真正落地。因此,在高校創新創業保障不健全的情況下,高校想要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可謂舉步維艱,直接導致教學資源浪費,教師付出沒有取得良好效果,學生學習后對后續創業指導幫助不大,健全完善創客空間視角下的創新創業教學保障機制迫在眉睫。
高校教學質量好壞與教師隊伍的素質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一個好的高素質教師團隊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具備良好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能夠為培育創新創業思維的學生提供莫大的指導和幫助。雖然高校是師資力量最為雄厚的陣地,都是專業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員,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無法真正滿足人才培養要求。一方面,高校教學隊伍本身缺乏創新創業教學意識,他們大都習慣最基本的專業課教學,有些更是因為專業課程教學要求進行兼職教課,喜歡專研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去嘗試創新創業領域的教學方法,導致創新創業課程理論知識較強、實踐性明顯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學生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具有實戰經驗的創新創業教師嚴重缺乏,據相關數據統計,到2019 年10 月份,我國高校專業從事創新創業教師將近2.8 萬人,兼職人員有9.3 萬人。而根據 《2018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里統計,全國高校將近有3800 萬人在學習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如此大的數據懸殊顯然存在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也直接影響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以上師資隊伍情況需要高度重視,不然在開展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會越發困難,難以適應社會生活中愈演愈烈的競爭狀態,不利于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工作。[4]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實踐檢驗落地,僅僅依靠基本理論知識學習遠遠不夠,需要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和企業的實訓安排緊密合作。目前,很多高校缺乏與企業的有效溝通合作,就算有合作也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交流合作,學生實訓次數有限,實訓基地有限。因此,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健全完善實踐平臺,真正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眾創空間--企業--社會四方聯動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一方面,能夠強化深層次溝通合作,有效利用有用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將學生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到實踐當中,檢驗自身不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是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條件,只有打好基礎才能讓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有效形成,才能保障高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領導首先要注意教學課程的選擇,將專業知識和創業實踐高效結合起來,基本課程可以是基礎的創新創業課程,實踐課程可以是專業的創新創業專家講座、創新創業大賽等,真正為學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奠定堅實基礎。其次,高校要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規劃的制定、落地和執行,明確人才培養方向,要以就業、創新、創業等方向作為基本培養目標,真正將這些課程納入到人才培養計劃當中。再次,學校可以將創新創業教學工作與學校的科教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摻入創新創業元素,如組織創新創業沙龍、創新創業培訓講座等,讓學生多去接觸此類教學活動,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啟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思維,為后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5]
眾創空間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工作離不開有效的機制做保障。首先,要不斷完善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體系,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真正將“眾創空間”平臺運用到日常的教學實踐當中,以此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高校要真正建立完善適合眾創空間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人才培養方案,并與專業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制定相關政策允許學生申請加入“眾創空間”,想要進入企業學習創業經驗也可以,只要通過基本的創新創業項目導師通過考核即可。其次,學校要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宣傳,強化基本的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真正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對那些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和老師給予獎勵表彰,真正鼓勵師生共同完成創新創業教學工作。此外,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當中,比如將創新創業思維融入到專業教學和思想政治教學當中,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創業競賽,拓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同時,相關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支持高校在眾創空間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高校創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條件。
眾創空間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教師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培訓指導,授課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強化對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訓、壯大培訓師資力量勢在必行。首先,學校和政府部門要利用社會有效資源對教師進行良好的培訓,讓教師們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眾創空間視角下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課程和方法。其次,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和先進的現代化科學技術進行自我充電,積極找尋學習機會,為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增加籌碼。此外,教師要在培訓過程中學會自我調節,將原有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探索,真正成為學生全面成長的引導者、學生創新創業的引路人。除此之外,學校要經常組織創新創業教師進行學生交流學習,不斷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能力,保障眾創空間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6]
校企合作是當前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學模式之一,它能夠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實際場地,也能夠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經驗積累平臺。深化校企合作、共享校企資源,能夠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引和幫助。校企合作可以是中長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校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當中,為自己創新創業提供很好地鍛煉基礎。與此同時,高校要充分利用眾創空間給予的實踐案例講座和創新創業主題活動進行實踐教學,以此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水平,更好地推動創新創業教學活動有效進行。
綜上所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然成為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眾創空間的融入發展,一方面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提供良好條件,另一方面也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能力起到積極作用。眾創空間視角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活動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各大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完善,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更多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