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端洪
(貴州省普定縣白巖鎮紅旗小學,貴州 普定 562109)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和探究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讓他們通過思考和探究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為主,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形象思維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學高年級,有些數學內容如質數、合數等概念的教學,通過實際操作或教具演示,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學生的形象思維也會繼續得到發展。又例如,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雖然不能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在教學與舊知識有密切聯系的新知識時,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時,如果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對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起到促進作用。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具有不同的差異。一些學生的接受和吸收能力比較強,對于課堂上的知識能夠很快掌握并且能夠靈活運用于各種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而有一些學生則剛好相反,他們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就比較困難。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就影響了教學水平與有效性的提高。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得到提高。因為,學生養成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和面對數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與問題的理解,進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能夠有利于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自己的舊知識體系相連接,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揮易掌握的多種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邏輯和判斷能力,真正將課堂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在深化對知識理解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
思維的批判性,就是善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有較強的辨別能力,能自覺糾正自己的錯誤。在解決問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多思考,善于自己發現問題,提高自我糾錯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檢驗推理過程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鼓勵學生多問幾個“能行嗎”、“為什么”,提高質疑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先出示一組數據:(63,36,69,123,96,39)要學生判斷哪些數能被3整除,接著我問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學生根據上面一些數的特征,又受到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影響,都認為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我緊接著又出示了一組數據:(13,26,19,23,46,59)讓他們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進行判斷哪些數能被3整除,學生一算,馬上推翻了剛才自己得出的結論。當學生們發現個位是3、6、9的數不一定能被3整除時,我沒有馬上歸納出特征,而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學生們在自我討論、辨析和自我不斷否定的基礎上歸納出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診斷,不但可以讓學生澄清概念的本質,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需要借助一定的場景,因為在一定的場景之中,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逐漸訓練自己的思維。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需要適時地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攝取一些場景,從而通過感知上升到理論的認識,發現數學中的問題,并且通過分析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在教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圖形的時候,如果老師只是按照書面上的進行講解,說長方體有多少個邊,有多少個面,每個面有著怎樣的特點,這些抽象的理論可能學生很難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安排“拼拼搭搭真有趣”這樣的一節實踐課,給學生準備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幾何體,讓學生看圖形圖案或者借助記憶來擺圖案等,以此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多向性,培養其空間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其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實踐操作不僅僅是身體的動作,而且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觀動作形象性的特點,操作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所操作的對象的相同點、不同點,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必須重視在課堂中給學生進行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動眼、動口、動手、動腦中揭示求知難點,深化認知過程。數學課外活動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根據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數學課外活動中,學生從生活和社會現象中找數學問題,探索思考,自我設計、自我解決,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數學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有:數學競賽、數學興趣小組、數學專題講座、周末數學晚會、數學知識宣傳、數學問題研討、社會問題調查等。
總之,在數學素質教學中,針對當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根據數學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數學教學的規律,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應成為數學教學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