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11)
一段時期以來,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影響,我國也做出了積極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給能力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隨著全國城市居民年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升級,市場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國家振興東北的大環境下,對高校的教育供給側改革也提出進一步要求。
一段時間以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與裝飾行業企業建立了一定的合作關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進行了一些項目方案的具體實踐。但這些模式和方案的可復制性以及可推廣學習性非常有限,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對建筑裝飾行業企業提出的新要求。
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充分考慮生源特征,結合相關企業的實際需求來設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但現實情況是,高等院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提供與相關行業企業的需求沒有完全匹配。這種供求關系的失衡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就業率較低,部分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離開對口專業。國內部分省市開始對環境設計專業建設和專業招生開始實施限制,作為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應該對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始反思。客觀上來說,在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近些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不斷發展、升級,建筑裝飾企業也隨之不斷發展壯大,在這種環境下,自然產生出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進一步需求,企業特別偏愛具有一定創新、創意能力和較強實操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但是來自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供給卻沒有實現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環境設計行業作為新興的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其實較大,一方面并不是相關企業的員工己經飽和,不再需要環境設計專業人才,而是高校旅環境設計專業沒有做到向行業企業提供其所需要的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并不是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不重視人才培養,而是普通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培養的人才眼高手低,專業技能薄弱,自然在行業企業內,尤其是入職初期沒有優勢。因此,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效率低下,與市場需求沒有實現有效銜接,無法滿足行業企業對高素質、專業化設計人才的需求。
根據調研,遼寧省的建筑裝飾行業企業對設計師的用人標準缺乏明確的規范,尤其是在具體招聘過程中,存在操作困難、標準不一的問題,難以實現真正的規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各項標準就需要更加細致規范。標準制定人需要進市場實地調研、企業用人分析、參考就業情況反饋,等等手段保證人才培養標準的科學嚴謹。同時,對于己經開設且正常招生的相關專業定期開展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針對教學水平較差、不具有專業人才培養能力的高校要給予警告并責令整改,通過調整目標要求,以評促建等方法,循序漸進的提高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各項標準,促進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號召下,遼寧省經濟供給側改革正有序展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也要改變教學模式,加深產教融合,深化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更好地培養專業人才。第一,要加強與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在現代高等設計教育中,相關設計專業和行業企業之間的分工不再嚴格區分,校企之間緊密聯系,并且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互利共贏。這樣,建筑裝飾企業可以在高校內部建立各類為實際設計項目服務的工作室,給專業學生提供一個社會化的學習環境,將真實的、社會化的工作流程、氛圍以及人際環境等充分傳遞給學生,磨礪學生的專業能力,感受真實工作環境,為工作提前做好技能和心理上的雙重準備。
為了適應建筑裝飾市場的不斷發展,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必須搭建起規范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此基礎上,突出專業特色,結合學生的生源區域以及層次特點,將創新創業思維教育和能力培養納入到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全程的教育教學體系之中。依托于國家提出的全民創新、萬眾創業倡導,積極推進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除了傳授理論知識、增加實踐訓練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發展潛力,更好地服務于行業企業的發展。
作為設計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境設計長期以來,為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飛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房地產業的持續增長,我國建筑裝飾產業迎來了又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環境設計專門人才的培養與輸送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作為輸送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最重要源頭,應該盡快轉變教育理念,推進教學改革,確立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職業素質高、職業技能強的復合型設計人才,為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