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英杰
肺癌是目前引起癌癥死亡病因的首位,一般由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者腺體的腫瘤引發[1]。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發生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由于疾病早期特征性不高,不易確診,患者常常錯失最佳治療時機[2]。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成為治療和控制疾病的首要問題。為探究新輔助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對CEA、CA-125、CYFRA21-1及淋巴細胞亞群產生的影響,本研究以本院80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EA、CA-125、CYFRA21-1及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變化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54.93±11.74)歲,男31例,女9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55.12±11.28)歲,男32例,女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獲取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結果,并有充足的影像學資料和病歷資料以供參考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經痰細胞學、組織病理學或肺穿刺細胞學證據證實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②患者在診斷時均進行影像學檢查具有可評價病灶;③患者接受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GP化療>2個周期;④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正常,造血功能正常[3]。本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認可與批準。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化療治療:根據患者耐受及體表面積按照60~75 mg/m2(250 ml生理鹽水稀釋)對患者進行多西他塞靜脈滴注治療,每5天為1個周期,連續治療4個周期。觀察組進行新輔助化療治療:取多西他塞與順鉑進行新輔助化療,取多西他塞75 mg/m2,選取適宜劑量,經250 ml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每5天為1個周期。多西他塞用藥30 min后,按照25 mg/m2規格取順鉑序貫治療,于每個周期前3 d用藥。連續治療4個周期。化療期間為減輕患者消化道反應,可后續使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緩解。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EA、CA-125、CYFRA21-1及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 轉速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存放于2~8℃環境下,并于24 h內檢測,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及CD4+、CD8+細胞所占比值及CD4+/CD8+比值的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CEA、CA-125、CYFRA21-1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組CD4+、CD8+、CD4+/CD8+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CD8+高于對照組,CD4+、CD4+/CD8+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近幾年,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已成為腫瘤復發、轉移的重要診斷方法,同時為癌癥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產生了積極地影響,多項研究表明,血清標志物的水平改變與非小細胞肺癌預后不良密切相關[4]。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CD8+高于對照組,CD4+、CD4+/CD8+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惡性腫瘤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細胞免疫,而化療會對患者免疫功能產生抑制作用[5]。T 淋巴細胞亞群能反映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其中 CD4+、CD8+細胞分別具有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免疫抑制及細胞毒性的作用,其水平變化對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直接影響[6]。
綜上所述,新輔助化療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可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指標水平,改善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臨床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