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慧
AIHA是因為機體免疫功能調節發生紊亂,自身抗體產生,補體依附到紅細胞表面,借助抗原抗體反應,更快速破壞紅細胞,最終產生溶血性貧血[1]。目前臨床普遍使用的現代輸血手段就是成分輸血,成分輸血是指分離出血液當中的各類有效成分,制備成純度與濃度都較高的制劑,再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針對性輸注血液[2]。本文分析運用成分輸血治療AIHA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AIHA患者,納入標準:滿足血液診斷與療效標準中的診斷標準;均出現程度不一的頭暈、渾身無力的表征;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此次實驗。排除標準:孕產婦、哺乳期婦女;伴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有其他血液系統方面的嚴重疾病。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又分為觀察A組與觀察B組,各2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7.2±6.1)歲;原發性貧血21例,繼發性貧血19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8.5±6.5)歲;原發性貧血23例,繼發性貧血17例。此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允許。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運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采用正常使用劑量,并服用維生素B12。觀察組患者選擇成分輸血治療,觀察A組輸注洗滌紅細胞,觀察B組輸注紅細胞懸液。
1.2.1實驗室檢測 ①檢測外周血象:40例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分別為(1.83~2.59)×1012/L、(4.38~13.06)×109/L、(118~302)×109/L、0.85%~5.69%。分析白細胞情況,2例患者白細胞數量變多;分析紅細胞情況,26例患者水平處在37~48 g/L,13例患者的水平處在52~61 g/L,1例患者的水平>64 g/L。②檢查骨髓細胞學:26例患者實施骨髓檢查,24例患者表現為紅系增生或顯著增生髓象,吻合溶血性貧血診斷標準。③Coombs試驗:運用微柱凝膠卡,利用戴安娜卡式凝膠法檢測抗人球蛋白水平。40例患者當中,33例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DAT)呈陽性,陽性率為82.50%。18例患者伴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IAT)呈陽性,15例患者的直抗呈陽性、間抗呈陰性,7例患者的直抗與間抗全部呈陽性。1例患者通過自身紅細胞抗體血型抗原特異性鑒別,結果顯示存在抗-K、抗-Jka抗原。④交叉配血:儀器選擇戴安娜全自動血型分析儀,挑選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卡,全部配血標本選擇EDTA-K2實施抗凝處理。嚴格遵循說明書,進行加樣、離心,再行評判屬性。在微柱底部,出現紅細胞聚積視為陰性,在凝膠上方或中間有紅細胞停留視為陽性。
1.2.2輸血治療 ①成分輸血:輸注159 U洗滌紅細胞給觀察A組,A、B、O、AB 型的輸注劑量分別為47 U、44 U、52 U、16 U;輸注271 U紅細胞懸液給觀察B組,A、B、O、AB 型的輸注劑量分別為98 U、66 U、83 U、24 U。②置換血漿:觀察A組中6例患者的DAT呈陽性且抗核抗體比例≥1:160,給上述患者輸注洗滌紅細胞,并置換血漿。采用專用密閉式管道,儀器選擇CS-3000 連續式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手術開始前給患者服用地塞米松,劑量為5 mg,以預防過敏反應;手術當中給予10%葡萄糖酸鈣10 ml,預防枸櫞酸鈉中毒。每2天置換1次血漿,設定參數為20~30 ml/(kg·次),連續治療3~4次,即1個療程。再使用小劑量潑尼松,以利于保持病情平穩狀態。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3]:起效:癥狀全部消退,血液檢查指標水平達到正常值;個別起效:癥狀有所消退,血液檢查一些指標水平還未恢復到正常值;臨床起效:血液檢查指標水平滿足一些標準,癥狀得到一定改善;沒有效果:癥狀沒有改觀,甚至惡化,血液檢查指標水平都未達到正常值。總有效率=起效率+個別起效率+臨床起效率。對比觀察A組、觀察B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檢測指標變化情況,包括Hb、RBC、網織紅細胞、血清膽紅素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A組、觀察B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檢測指標變化狀況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液檢查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b、RBC、網織紅細胞、血清膽紅素水平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A組優于觀察B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觀察A組、觀察B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檢測指標變化狀況對比 (±s)

表2 觀察A組、觀察B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檢測指標變化狀況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與觀察B組對比,bP<0.05
AIHA的特點是發病急,癥狀強烈,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AIHA是指正常的機體免疫功能平衡被破壞,產生自身抗體,受到抗原抗體影響,損害紅細胞。當出現原發性AIHA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惡性血液病、病毒等與AIHA共同存在時,經由以下途徑刺激機體:遺傳基因發生突變、紅細胞膜抗原發生改變、免疫功能出現紊亂等,抗紅細胞的自身抗體產生后就會大幅度降低紅細胞壽命,引發溶血現象[4]。體外試驗發現,AIHA患者可以同任意正常紅血球產生反應,這就使得準確鑒別血型與交叉配血的難度系數大大提高。所以,鑒別血型時需要采用正反定型,以確保精準鑒別血型。臨床通常會選擇激素治療AIHA患者,然而許多臨床實踐證實,激素治療效果相比輸血治療效果更差。
針對AIHA 患者采用輸血治療,可以較好緩解臨床癥狀,藥物一旦起作用就能夠較好轉變貧血體征。在給AIHA患者實施輸血治療當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重癥患者,若合并存在缺氧現象,就需要首先給患者實施交叉配血,再輸注洗滌紅細胞,洗滌紅細胞能夠把98%的血漿蛋白以及補體清除掉,并且能夠清除掉80%的白細胞,從而減少補體輸入,防止產生溶血疾病[5,6]。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b、RBC、網織紅細胞、血清膽紅素水平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A組優于觀察B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成分輸血治療AIHA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癥狀,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