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通過乙肝病毒入侵引發機體發病[1]。疾病在臨床上多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治療該疾病的藥物較多,治療效果不一[2]。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一種有效的藥物治療方式對于改善疾病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價值[3]。本次研究為評價拉米夫定、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的效果,選取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展開調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納入研究,根據奇偶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女16例、男20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56.28±4.91)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7.49±2.30)年。觀察組女13例、男23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6.28±3.19)歲;病程3~17年,平均病程(7.58±2.2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4]:①確診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②患者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具有良好的配合性。排除標準:①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②癌癥患者;③精神類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拉米夫定治療:患者口服拉米夫定片[葛蘭素史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81,規格:0.1 g×14片],1次/d,劑量0.1 g/次。觀察組接受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患者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41,規格:0.5 mg×7片),1次/d,劑量0.5 mg/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的肝功能指標(AST、ALT、ALB、膽紅素)、HBV-DNA轉陰率、HBeAg轉陰率、ALT復常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ST、ALT、ALB、膽紅素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ST、ALT、ALB、膽紅素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AST(20.36±3.19)U/L、ALT(62.28±3.44)U/L、膽 紅 素(58.39±5.28)μmol/L低于對照組的(31.64±5.79)U/L、(85.28±5.99)U/L、(87.29±5.08)μmol/L,ALB(36.82±8.15)g/L高于對照組的(30.35±5.88)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HBV-DNA轉陰率、HBeAg轉陰率、ALT復常率比較 觀察組的HBV-DNA轉陰率77.78%、HBeAg轉陰率44.44%、ALT復常率97.22%均高于對照組的55.56%、55.56%、63.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HBV-DNA轉陰率、HBeAg轉陰率、ALT復常率[n(%)]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出現1例惡心、1例輕度頭痛,未經藥物性干預,癥狀自行消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571,P=0.1515>0.0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較高的傳染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對機體造成嚴重威脅。疾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數因炎癥病理損傷、乙肝病毒等引發,導致機體肝臟細胞大面積壞死[5]。臨床上通常采用藥物治療,通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有效抑制病毒。降低對肝臟的損傷,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此降低肝臟炎癥的發生[6-10]。
拉米夫定為臨床常用的治療該疾病的藥物,但是隨著近年來的廣泛使用,患者對該疾病的耐藥率顯著降低。恩替卡韋分散片是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見藥物,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該藥物在機體內與機體外均可以發揮一定療效,能夠降低機體炎癥病毒DNA,促使炎癥病毒DNA轉陰,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好,少見有副作用發生,且價格較低,患者容易接受,適合長期治療[11-14]。恩替卡韋水溶性較高,在遇水后3 min可完全化解,所以患者的吸收情況良好,適合長期使用。恩替卡韋在我國應用已有10多年經驗,臨床發現對恩替卡韋耐藥的患者很少,主要是因為以前使用過拉米夫定治療,而且對拉米夫定有耐藥性[15-17]。這些患者中有一小部分產生了耐藥性,而絕大多數患者并沒有耐藥反應,而且比以前的藥物更有效。在李汨等[8]的研究中,實驗組的ALT(45.58±10.54)U/L、AST(40.46±3.08)U/L優于對照組的(49.87±7.76)U/L、(36.64±3.21)U/L,HBV-DNA轉陰率89.36%、HBeAg轉陰率42.55%、ALT復常率95.74%均高于對照組的63.83%、27.66%、7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ST(20.36±3.19)U/L、ALT(62.28±3.44)U/L低于對照組的(31.64±5.79)U/L、(85.28±5.99)U/L,HBV-DNA轉陰率77.78%、HBeAg轉陰率44.44%、ALT復常率97.22%均高于對照組的55.56%、22.22%、63.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中,應用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具有一定優勢,可以促進患者指標數據的恢復,有利于肝功能指標。
總而言之,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明確,可以在臨床治療中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