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10號線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環線地鐵,同時也是中國換乘站最多的線路,自2008年7月底開始,全系統開通運營12年。根據每日客流量統計,目前載客量已達到日均180萬人次。2015年再次提速,將列車行車間隔早晚高峰期縮短至2分鐘。但高效率的運營背后,是設備高強度的使用頻率,加速了設備壽命消耗,偶發故障日益凸顯。
面對偶發故障缺乏技術手段進一步判斷,依據故障導向安全的維修準則,如果一味地通過更換板卡解決故障,將會造成庫存備件的極度緊張,將成為運營安全的潛在威脅。如何有效解決其對運營安全造成的潛在威脅,成為了技術突破的首要任務。
“缺乏專業的技術平臺,那我們就自己搭建一個!”
北京地鐵通信信號分公司維修七項目部總工程師田文建在面對愈發嚴峻的維修條件時,率先提出搭建設備功能測試平臺的想法。“田文建創新工作室”車載技術小組成員立刻成立公關小組,按照車載設備與車輛接口圖紙以及西門子提供的DIS分線箱電路圖紙和輸入輸出相關配線圖,通過對接口配線的改造,利用現有設備搭建初始平臺模型。
在初期設計階段,根據維修原理圖逐步還原設備制造圖紙,他們將不同功能的電路進行分割獨立。按照設計需要,首先確定控制面板所需開關按鈕,將司控臺基本操作自動駕駛按鈕全部設計出來,同時加入“司機室激活”“緊制入”等操作功能開關。另外,根據DIS分線箱輸入輸出接口配線圖進行外部配線,通過接線面板將車載OBCU機柜與控制面板進行連接,實現單頭設備啟動,并不斷調校測試相關功能。在完成單頭設備的連接后,將設備主體與模擬司控臺各項控制開關接駁,實現設備靜止狀態的正常啟動。
“其實沒有什么難度,都是一些基礎的設備連接工作。”公司運營副經理王霏每次和人談起測試平臺都會這樣說。但其實搭建過程遠沒有那么簡單,作為離線設備,需要剝離車輛相關控制,也就意味著不可能完全復制列車上設備的安裝,需要對設備輸入輸出端口進行重新調整,以便于能夠在現有條件下完成設備所需要的輸入輸出信號。例如:門關好繼電器,需要在門關好的狀態下保持勵磁確認車門關好,是為了監測列車車門狀態的。但是測試平臺不具備安裝列車車門設備的條件,需要利用自身設備接口完成繼電器工作,根據列車車門開關作業特點,利用相關繼電器的接點改造,模擬出列車開關門正常狀態。

在經歷過初期模型設計、搭建、調校等一系列工作,耗時兩年時間,最終完成了車載設備功能測試平臺的搭建。“別小看這個平臺,它集輔助維修、板卡測試以及教學實操為一體,高度還原了車載設備的靜態功能,實現部分在線功能離線化,為車載專業的日常維修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田文建說,車載測試平臺投入使用后,已經完成對57塊故障板卡、258塊新板卡、86組新繼電器的檢測,同時成為了DIS自主維修項目的重要檢測平臺。2020年,車載測試平臺榮獲第14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天使幫智能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