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芳 鄧凱東 徐世永 劉京鴿
摘 要:遠程教育隨著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的普及應用得以興起,成為遠距離實時教學互動的一種新的教學技術。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許多高校的教師通過線上直播和在線課程資源共享等形式,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指導,為居家學習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良好的學習體驗,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本文以家畜生態學課程為例,探討線上遠程教學的教學效果,以獲得實時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新冠肺炎;線上教學;動物科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7-0080-03
計算機和其他可視技術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可以同時滿足在校學生和非在校學生的學習需求。遠程教育也逐漸成為基于互動和互聯網的一種學習方式。此外,互聯網可作為補充課程作業并加強學生學習、改變教育衡量標準的有效方法。對互聯網教學方式、教育材料的選擇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基于電子媒介的遠程教育通常包括教和學兩個方式。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本科教學計劃正在合并計算機教學與網絡的使用資源[1-2]。鑒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子通訊工具的價格更加合理,大學生的學習媒介多樣化,電腦、平板和手機等電子通訊工具成為大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習的地點不再局限于教室課堂,學習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教師的講授,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深造。
動物科學專業是生命科學專業的一個分支,又名動物生產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動物的遺傳變異、生長發育、繁殖和消化代謝等生命規律的學生,從而為人們提供質優量多的畜禽產品。《家畜生態學》也稱畜禽生態學,研究外界環境因素對家畜生產性能和健康的作用及影響的基本規律。課程目標旨在培育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改善和控制環境條件,維護畜禽的健康,提高生產力。《家畜生態學》既屬于應用生態學,又是畜牧學科中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基礎學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緒論、家畜的適應、家畜與環境的關系、家畜種群與環境、生態系統與平衡、畜牧生態系統管理、畜牧業資源與利用、家畜營養生態、家畜廢棄物處理與利用、家畜群發病與生態環境。本文以動物科學專業基礎課即家畜生態學課程為例,探究遠程線上教學資源的效果和不足以及未來可能的教學改革方式。
1 ?課堂資源更加豐富
金陵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專業的家畜生態學課程為2個學分,針對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開課,總計32個學時,每周4個學時,8周結課。對動物科學專業的老師來說,如何為學生提供高效互動的學習創造機會并且提高學生對學科領域的熱情一直是一個挑戰性難題,特別是本課程中的很多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連接,而線下參觀生產基地或實驗室往往耗時長,實習基地難以落實,實習基地的教學條件難以統一和標準化。線上授課可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課程材料,包括課堂教學大綱、課堂講稿以及實踐環節操作和教學視頻,以支持和補充課堂講課。此外,額外的在線資源還包括分享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發起的公益網絡科學大講堂、騰訊課堂網絡直播課堂和超星學習通等平臺,實現多平臺和多資源的共享。對于實踐性操作和與生產實踐的相關章節,可以從各種網站上獲取資源,包括國家虛擬仿真開放實驗室和校園實驗中心實驗室等。此次家畜生態學課程在線點擊量超過1 711次,平均每位同學60余次的點擊量。簽到全勤次數為10次,發布5次作業和任務點,完成率基本達到90%以上。得益于線上課程的靈活性,學生在課下時間可以反復回顧課程內容;同時,教師通過設置任務節點,添加網站鏈接,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打破大學傳統線下課堂空間壁壘,改變師生的教學方式,有力地推動線上教學改革的進程。
2 ?上課方式更加靈活高效
在線下課堂,教師和學生的時間受學校作息時間的限制。線上教學可以為學生 ?24 h提供課堂材料,允許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和學習需求實現教育目標。基于作者的教育經驗,學生要求補充最多的材料是教師的課堂筆記和PPT。提供課堂筆記和PPT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教學覆蓋更寬泛的材料,另一方面許多學生有了這些現成的筆記材料后,可替代課堂出席或不再做筆記。但此次課堂,通過線上課程設置簽到拍照和共享學習屏幕,可以有效監測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況。
線上教學擁有許多線下授課方式沒有的優點。在某種程度上,在線學習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零距離”,縮短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距離,更容易實現一對一的學與教之間的交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參與式學習,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沒有機會和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進行交流,同時也有很多學生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意和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在線學習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在講授家畜生態學的線上課堂上,筆者可以隨時發起提問,同學可在線向其他同學求助。課程結束后,可進行一分鐘簡短報告總結,沒有嚴格的下課時間限制。也可以私聊學生探討學習效果,鼓勵學生提出建議,便于教師及時改進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引入小組討論和作業學生互評模式,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活躍。早在1999年,美國阿肯色大學的Barnes教授提出了基于網絡資源支持動物科學和家禽科學課程的探究,他指出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可以保障動物科學專業在線學習的效果,甚至學生在期末考試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3]。同樣,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動科院遠程教育技術應用的學者在研究基于遠程教育的家畜實驗課堂上的本科生表現時,他發現本科生在秋季學期獲得了更高的分數[4]。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課堂,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大學的目的在于培養有知識、有素養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人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線上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同時,教師還應挖掘和充分利用網絡和教材資源,精心設計,加強引導,把握知識的梯度,適度放手,通過線上學習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 ?線上教學未來的路還很長
線上教學盡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師生之間鮮活而立體的面對面交流,但其具有的便捷、高效、安全和豐富等優點是傳統課堂無可比擬的。作為新世紀的高校教師,我們應努力接受新生事物,使科技與人文以及傳統與現代更好地對接。
這次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高校都采取了停課不停學的方式,讓在校大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居家隔離的時間。網絡直播課對于絕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第一次,面臨平臺不熟悉、操作不熟練和網絡突然中斷等種種困難。教師習慣了三尺講臺,習慣了對學生“察言觀色”,學生的一個眼神或一個表情就可以告訴教師教學的效果。可是,現在教師需要面對著電腦屏幕講課,有時候會感覺是在“自說自話”。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還面臨一系列的難題和困境:什么樣的教學設計適合線上教學?怎樣講授才能讓學生聽得進去?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條件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互聯網在觸手可及的同時其網絡環境也變得更加復雜,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干擾。本人認為這都是線上教學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4 ?結語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在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中保持教書育人、授業解惑和為人師表的“初心”來培育人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在訓練學生時,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將成為未來的動物/生物科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
參考文獻:(4篇,略)
作者簡介:何曉芳(1986— ),女,博士,主要從事畜牧教學及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