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亮



摘 ?要:豬口蹄疫是世界許多地方規模化豬場常見的疾病,如果豬場處在有口蹄疫發病史或相對高風險的區域,則必須清楚了解口蹄疫的臨床表現。當懷疑豬群感染口蹄疫時,應該知道采取哪些措施。本文將對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為豬場成功防控口蹄疫提供參考。
關鍵詞:口蹄疫;臨床癥狀;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S831.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7-0086-03
口蹄疫僅發生于偶蹄獸,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發病動物的口和蹄部出現水皰性病癥為主要特征,臨床主要表現為蹄冠、趾間和蹄踵皮膚發生水泡和爛斑。
豬口蹄疫多發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達到高峰。豬群中一旦有豬發病,發病率可達100%,仔豬常不見癥狀而猝死,嚴重時死亡率可達100%。如延誤了早期撲滅,本病會迅速擴大,將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很難根除,因此了解豬口蹄疫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并采取科學的預防措施是成功控制本病的關鍵。本文將著重闡述豬口蹄疫的臨床癥狀和鑒別診斷,以為豬場成功控制本病打好基礎。
1 ?臨床病癥
口蹄疫的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口腔、唇、鼻、乳頭或蹄冠部及其周圍的皮膚發生水皰性疹。豬發病后,早期的臨床癥狀是跛行和采食量下降,部分病豬出現精神沉郁和40.5 ℃以上的高熱。隨著病程的發展,病豬的口腔、唇鼻部、乳頭和蹄部等部位出現水泡以及不愿站立等癥狀,具體臨床癥狀如下:
1.1 ?鼻鏡病變
豬口腔部位的水皰性損傷不明顯,主要在舌面和上腭,水皰破裂后上皮層變成微白色碎片而發生脫落,在鼻鏡上也可能會產生水皰,水皰破裂后流血(圖1、圖2和圖3)。
1.2 ?腸炎和心肌炎
產房的仔豬暴發口蹄疫時易導致心肌炎,并會出現很高的死亡率。在剖檢病死豬時,通常可見心臟肌肉尤其是心室肌肉壞死,并呈現灰色或黃色斑紋,形似虎皮,稱為“虎斑心(圖4)。
1.3 ?乳房和乳頭
母豬發生口蹄疫引發的乳房和乳頭癥狀多出現在懷孕后期和哺乳期,最初乳頭出現米粒至豆粒大小水皰(圖5);由于易與地面或欄舍摩擦,很容易破裂,露出鮮紅色潰瘍面(圖6);潰瘍可慢慢結痂,但后期易形成乳房炎或拒絕哺乳。
1.4 ?蹄冠部水皰
病豬的蹄冠部皮膚最初發白,繼而出現水皰并充滿透明液體;水皰最后破裂,露出鮮紅色潰瘍面;病情輕微者潰瘍慢慢結痂,嚴重者潰瘍面在蹄部的皮基蔓延,直至脫靴,病豬站立困難甚至無法站立(圖7、圖8和圖9)。
2 ?鑒別診斷
在臨床上,要注意與豬水皰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水皰疹(Vesicular Exanthema Of Swine,VES)、水皰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VS)和塞內卡病(Seneca Virus A,SVA)等疾病鑒別診斷,將樣本送到有檢測資質的實驗室進一步確診,具體見表1。
3 ?防控建議
目前,豬場一旦發生口蹄疫疫情,需立即上報政府相關部門,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本病需要通過接種口蹄疫疫苗來防控,推薦使用楊凌金海的豬口蹄疫O-A二價滅活疫苗(OHM/02株+AKT-III株),該疫苗具有安全性高、穩定性好和保護力強等三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