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國榮 韓云珍 洪淵 鐘佳蓮 鄭青
摘 ?要:“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勞動者技術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的有效方式,但不同行業由于生產組織形式不同,人才培養與需求也各具特色。本文針對新時期畜牧行業轉型升級快、防疫要求嚴、人才總體缺口大但單點企業用人少等特點,分析了畜牧行業開展“二元制”人才培養的五大優勢與三個困惑,并從企業、學校及政府層面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二元制;畜牧行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7-0083-03
3 ?畜牧獸醫專業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與困惑
隨著畜牧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人才能力需求出現明顯轉變,學校常規培養模式和培養體系愈發難以滿足行業對人才知識能力的需求。而實施校企聯辦的“二元制”培養模式,則可針對性地做到“按需培養”,具有明顯優勢:
3.1 企業主導制定培養方案
雖然原來的培養方案在制定過程中也廣泛征求企業的意見,但各家企業要求不同,加上培養學生面向行業大眾,企業既不強求,學校也難全盤采納,為此培養方案只能博采眾長,既缺乏針對性,也具有選擇性——學校往往根據自身師資結構和能力選擇性地接受企業要求的課程。而“二元制”培養模式由于學生均來自合作企業,在培養方案制定上,采取專業實踐技能由企業主導以及專業理論和公共基礎由學校支撐的方式,依據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素質提升的要求,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2 企業主動選派技術骨干承擔課程教學
原來的校企合作,在專業教師互聘過程中,企業往往根據工作特點有條件地安排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課,但多為短暫講座形式,難以承擔整門課程的完整教學。由于“二元制”學生是企業員工,企業作為其人才儲備和培養的主要責任方,在崗位技能培養和新技術傳授上,企業不但主動安排業務骨干承擔教學任務,還發揮其業務廣泛的資源優勢,積極聯系并邀請外單位的行業相關專家進校授課和講座,真正把學生培養當作企業自身工作的一部分,參與培養全過程,對學生培養發揮積極作用。
3.3 破解招工招生難題
“二元制”學生面向企業員工招生,一方面拓展企業技術人才來源,打破企業人才鴻溝。在“二元制”的施行中,首先,企業在面向高中和中職畢業生招工時能夠承諾員工仍有學歷提升并獲取大專文憑的機會,以此來提高企業招工的吸引力,緩解招工難問題;其次,通過“二元制”學習提高企業在職員工素質,使企業員工由單純勞力型向技術技能型轉變,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資源;另一方面也可擴大學校畜牧獸醫類生源面,緩解學校招生難題。
3.4 解決教學實訓困難
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在學習畜禽生產技術課程時,按課程標準往往需要到畜禽生產場進行現場教學實訓。但是,許多學校苦于沒有自己的豬、牛、羊、雞和鴨等種畜禽的養殖教學試驗場,常規全日制學生的教學實訓環節均要前往校外合作基地,然而限于畜牧養殖防疫的制約,企業往往難以接受整班學生進入生產區,多數課程生產實訓只能到企業管理區觀看視頻、聽企業技術人員講解,難以深入崗位一線進校操作實踐。即使畢業頂崗實習可以進場操作,也僅根據企業需求和學生意愿,每人只限在某一畜種養殖企業實訓,無法在多畜種場間輪崗體驗。
由于“二元制”學生是企業本身員工,在職提升都是定向培養,在制定培養方案及設置課程體系時均有針對性的安排,無需多畜種實習實訓;在本企業內部,雖然多數學生僅具有某一崗位生產操作經驗,但如果需要多崗位實訓,企業也能主動安排,因此有效解決了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不足的困難。
3.5 學生求知欲強,教學效果好
由于“二元制”學生多為高考落榜者或中職畢業后就業的員工,能被企業選送參加學歷提升教育,往往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學習態度明顯更好;相比于全日制招考入校學生對畜牧獸醫專業的茫然,“二元制”學生已在企業入職,不但具有較強的行業認同感,而且具有生產一線經歷,清楚自己在生產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往往帶著問題來學習,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
誠然,“二元制”培養模式縱有諸多優點,但鑒于畜牧養殖行業固有的特點,畜牧獸醫專業實施“二元制”培養模式也存在以下困惑:
一是單點企業難成班。近年來,雖然畜牧行業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機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也不斷提高,養殖企業的生產工人相對數量逐漸減少;即使規模宏大的上市公司,鑒于防疫安全也將生產場區分成不同地點。總體而言,企業單點場區用人數量不多,實施“二元制”合作,單點企業難以成班。而采取多企業或多點場區合作統一辦班,受防疫限制,企業現場教學也必須分散進行,進而合作企業師傅帶徒弟教學要求和考核標準都難統一。
二是集中學習時間難保障。企業員工參加學歷教育雖然熱情高,但大部分學生都是一人一崗的在崗工人,每次脫產集中學習在時間上既難統一,也難保障。而采取派出教師到企業現場教學,學生所在企業分散,難以集中授課,致使教學工作難組織。
三是育人政策不配套,難落地。“二元制”模式雖好,但企業的認知度認同感還不廣不深。首先企業承擔人才培育的相關優惠政策不完善,缺乏對人才培育的責任感和利益驅動;其次,部分企業對“二元制”模式不了解和不理解,甚至缺乏戰略眼光,參與人才共育內動力不足,在職業教育合作過程中常常處于被動狀態[8]。這種現象不引起重視并加以改變,將會導致“二元制”模式陷入早期校企合作一頭熱一頭冷的狀態,終究難以為繼。
4 ?建議
4.1 企業加大人才儲備力度,保障學生學習時間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實施“二元制”培養模式改革3年來,第1期由于學生是一家企業招收的新員工,在企業還只是學徒跟崗期,教學比較好組織。第2期和第3期則是與多家企業合作組班,絕大多數學生是企業在崗老員工,每人獨自承擔一份工作任務。因此,在組織集中學習時,既有不同企業間的生產時段差異,還有不同崗位間的任務忙閑時差。特別是大部企業實行崗位業績考核,別人代崗又造成其業績難考核,因此難以長時間脫產到學校學習。對于這種情況,學校組織集中學習時只能分期分批的碎片化開展,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即使如此,仍還有學生不得不階段性地請假自學,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對此,建議合作企業在安排員工參加“二元制”學習時補充頂崗人員,或相應調整上學員工的工作任務,使其能夠安心學習。
4.2 學校進行教學方式改革,開展信息化教學
鑒于在崗員工“二元制”學生的特點,學校擬進行以信息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改革。根據二元制學生的課程體系,對公共基礎和專業理論類課程,組織教師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建立可供學生線上自由學習的教學資源庫。除實驗操作類必須到校集中訓練的內容外,盡可能讓學生在企業利用業余時間通過網絡課程學習,從而減少集中次數,縮短集中時間。
4.3 加大政策支持,在全社會形成人才共育的氛圍
職業教育具有顯著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是國家生產力、社會和諧度、企業競爭力和個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業。勞動者的技能是企業的財富,更是國家的財富,實現職業教育公益性是國家的責任[9]。《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剛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強化職業教育的公益性質。為此,構建政府、學校和行業企業三位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政府各相關部門聯合出臺能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參與的職教支持政策,而不僅限于教育主管部門;二要確保政策落地,讓企業在使用人才的同時,盡到培養人才的職責,并能享有參與人才培育的政策紅利,在全社會營造人才共育的氛圍。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德國職業教育經驗在我國的具體應用,是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一種組織形式。2019年5月,教育部再次發出《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在招生章節中提出“推進招生招工同步、先招工后招生、先招生后招工”三種形式,與2014年的《意見》相比,明確了先招工后招生的方式。但除了招生環節外,畜牧獸醫專業要能順利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既要遵循“二元制”的共性要求,也須兼顧畜牧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特點,在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共同支持下,發揮優勢,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使改革順利推進,為畜牧企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以及滿足行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發揮更大作用。
(續完)
參考文獻:(9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