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 黃彩卿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將新時代家風文化建設擺在了黨風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成為了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深植于中華優秀的傳統家風文化之中,同時與馬克思主義婚姻家庭觀、中國共產黨人優良家風一脈相承;愛國愛家、向上向善是其價值內核,孝老愛幼、相親相愛是其情感追求。學習并實踐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是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效方式,是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社會風氣向好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實現黨內政治風氣轉變的重要舉措,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時代家庭文明,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大價值。
關鍵詞:習近平;家風建設;實踐價值
中圖分類號:D64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20-0024-03
一、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資源
(一)馬克思主義婚姻家庭觀是文化基因
第一,愛情是婚姻的道德基礎。恩格斯在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故事生動地詮釋著這一點,因為他們的婚姻便是建立在彼此的愛情之上。
第二,自由是婚姻的基本遵循。恩格斯提出:“在婚姻問題上,法律,即使是最進步的法律,只要當事人讓人把他們出于自愿一事記錄在案,也就十分滿足了。”愛情成為了婚姻的基礎,這本身就體現著婚姻的自由與民主,因為在男女雙方結成的婚姻關系中,愛情起著主導的因素,而不是彼此之間的利益。
第三,平等是家庭的根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家庭應該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尤其是夫妻之間。馬克思認為現代的一夫一妻制是社會歷史長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文明將達到更高的水平,在未來的社會中男女兩性的地位將會實現真正平等,并強調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充分吸收了馬克思主義婚姻家庭觀這一“文化基因”。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和會議中論述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要用家風促社風,正黨風。他也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婦女在弘揚家庭美德、建設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以促進家庭合睦、社會和諧、子女健康成長。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婚姻家庭觀基本觀點在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有著充分的體現,是符合中國時代特征和具體國情的現代闡釋。它為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提供了價值引領,是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文化基因”。
(二)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是文化土壤
第一,注重家庭家教是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的突出特征。中國古人歷來注重家庭,在儒家思想中,“齊家”為其主要內容,它是鏈接個人與國家的中間一環。《孟子》中提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即深刻指出家庭為一個國家的根本;注重家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另一個突出特征。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先輩們都特別重視對其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論是教子女學習家族里世代留傳下來的家規家訓還是自己言傳身教,都竭盡全力。
第二、傳統家訓家書是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的文字載體。傳統家訓是由中華民族的先輩們在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進行不斷理解與思考,而形成并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有益的警言和原則。傳統家訓內容豐富,它深刻蘊涵著尚品崇徳、修身養性的立身之法;孝悌為本、勤儉持家的治家之道;以和為道、親仁濟眾的處世之則;清廉恤民、守法愛國的治國之方。
第三,修身齊家立業是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的核心內容。關于修身,古人云:齊家之道,修身為先。家庭由人組成,每一個家庭良好的家風都是由其家庭成員不懈努力、奮斗,以及自身修養的不斷提高完善而形成;關于睦親齊家,中國古人依據“孝”“悌”原則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始終教導人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關于社會交往,古人向來重視外部環境對自身的影響,同時也注重培養自己與外部環境交往的能力;關于國家治理。儒家一直將家國一體作為自己的基本信念,以此來實現“天下大同”。
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深植于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這一“土壤”之中,傳承了它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他也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家風文化,同時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綜合創新,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對于新時代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中國共產黨人優良家風是文化源泉
第一,中國共產黨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劉伯承同志對子女的教育相當嚴厲,他給子女寫的信里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廉潔的品行,要靠平時儉樸的生活養成。”“要真能成為紅色接班人,必須經受艱苦的鍛煉,像在烈火中百煉成鋼。”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晚輩的共同心聲。
第二,中國共產黨人嚴以齊家,不搞特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身處各級領導崗位的老一輩革命家更注重嚴以治家,而且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不搞特殊化。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中國共產黨人要做到:“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他從來不允許子女搞特殊化。
第三,中國共產黨人忠于信仰,愛國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他們為推翻三座大山,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而浴血奮戰;在建設時期,他們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國家的繁榮與強大而艱苦奮斗;在改革時期,他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終身。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就是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他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明確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二、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核心內涵
(一)愛國愛家,向上向善是價值內核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自古以來“修齊治平”就是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核心理念之一,在這種理念的浸潤下,家國天下情懷成為了中華傳統家風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習近平關于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指出:“廣大家庭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我們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①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這段論述為愛國愛家這一傳統家風文化賦予全新內涵,即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將個人夢、家庭夢與國家夢有機聯系在一起,自覺承擔起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也要求每一組家庭都要將愛國主義教育深入到家庭這一主陣地,從而培養起每一位公民崇高的愛國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力量。
向上即立志高遠,理想堅定,自強不息。諸葛亮在《戒外甥書》中開篇便提“志當存高遠”。習近平關于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強調:“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可知,“向上”意味著家庭成員要樹立奮力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向善”就是存仁行善,心懷人民,奉獻社會。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對“向善”這一家風內涵有著雙層要求,一方面“向善”對于普通公民來說,體現著與人為善,心存善念,盡力做對他人以及社會有益的事情。另一方面“向善”對于黨員干部來說,體現在黨員干部始終心懷人民,做利國利民之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孝老愛幼,相親相愛是情感追求
孝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強調:“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賦予“孝老”新的要求,即“孝老”應全社會共同負責,要關注老人的方方面面;中央文明委頒布的《關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建設新時代家風文化要求“既重言傳更重身教,既教知識更育品德;關心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和貧困兒童,開展適合困境兒童特點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關愛幫扶;完善保護兒童的法律體系,推進兒童福利、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立法進程。”可知在新時代,“愛幼”第一應注重青少年兒童的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培養其成為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小主人。第二要更加注重保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要求家庭、社會要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支持他們的工作,全力保證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相親相愛的本質就是依托家庭成員之間樸素而純粹的親情關系在家庭、家族中樹立起充滿溫情的積極的倫理觀念,并以此為基礎推而廣之。習近平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溫馨而和諧的家庭,所以他非常重視建設相親相愛的美好家風。盡管工作繁忙他都會抽出時間陪母親散步,為妻子做飯,載女兒玩耍。他也多次告誡黨員干部們應多回家吃飯,少出去應酬,既可以增進家庭相親相愛氛圍,也可以促進黨風清正廉潔。
三、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實踐價值
(一)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效方式
黨的十九大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作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第一舉措。著重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其中主要包括歷史虛無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等反社會主義思潮。堅持對這些錯誤思潮進行堅決反擊,是當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出現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他們故意抹黑以及曲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其中包括一些對黨和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等。從而導致部分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以及作風產生懷疑,對黨的光輝歷史和英雄事跡缺乏全面認識,對偉大中國共產黨人高尚品質與精神隨意詆毀。歷史不可抹去,事實勝于雄辯。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嚴以治家、不搞特殊;忠于信仰,愛國為民的優良家風。學習并實踐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全面深刻了解歷史真相,樹立起正確的歷史是非觀,使群眾能夠在錯誤的社會思潮中保持定力,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與引領。
(二)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提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注意把我們所倡導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以習近平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的新時代家風文化中蘊含的崇高理想、高尚品格、道德規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著高度一致性,其包含著豐富的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歷史材料,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具體化和微觀化。因此學習并實踐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不僅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落地生根,使家庭成員對其形成深刻的認識,而且也可以發揮父母長輩的身先示范作用,為子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一個標桿與榜樣,它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三)推動社會風氣向好發展的強大動力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塑造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家庭內部的傳承和發展,更是指向著良好社會秩序的建構。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家風與社風之間的關系。同時他也指出:“各級領導要帶頭抓好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從而對廣大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家風構成了社風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風氣的集中體現,良好的家風是促進社會風氣向好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社會風氣向好發展的主要平臺。家風與社風處于對立統一之中,二者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但他們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四)實現黨內政治風氣轉變的重要舉措
黨員干部的家風是黨風政風的晴雨表,它的好壞嚴重影響著黨風政風的清廉與敗壞,家風正,可以促進黨風政風好轉;家風不正,則會污染黨風政風,敗壞黨風政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并且要求黨員干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對于黨的作風建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而且為黨員干部家風建設注入全新的內容,這也成為了新的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遵循。由此可見,學習并實踐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已經成為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著力點。
注 釋:
①“兩個一百年”: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5]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2-18(02).
[6]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6.
作者簡介:張升(1992—),男,漢族,山西朔州人,云南大學滇池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部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黃彩卿(1991—),女,漢族,河南永城人,單位為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李直)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校級科學研究資助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風文化助推黨風廉政建設研究”(2020XYB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