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病毒肆虐的同時,印度相繼和鄰國巴基斯坦、中國以及尼泊爾發生邊界沖突。在疫情的“大考”面前,中尼印三國交上了不同的“答卷”,關系也發生了新變化,中國和印度的關系由一般走向了緊張,中國和尼泊爾的關系由友好走向更好,印度和尼泊爾的關系由親密變得不那么親密。艱難時刻更顯責任擔當,經過疫情的考驗,中尼關系更加親近。
關鍵詞:新冠疫情 ??中-尼-印 ??三邊關系 ??新變化
作者簡介:馬梟(1997-)河南省洛陽市人,漢族,本科,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國別區域研究(尼泊爾方向)。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印邊境又起沖突、尼印領土爭端爆發、印度和尼泊爾受到蝗蟲入侵、美國全方位打壓和污蔑中國等。這些天災人禍的到來,中國、印度和尼泊爾三個國家采取了不同的行動,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最終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尼印三個鄰國的不同表現引起了中尼印三邊關系的新變化。本文主要從新冠肺炎的背景下來探尋這些天災人禍與中印尼三邊關系的內在聯系,從而研究和探討中尼印三邊關系的變化。
一、中尼印各國新冠疫情現狀
中國新冠疫情現狀。2019年12月份在中國武漢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隨著疫情的發展,中國政府迅速采取強力措施,對武漢進行封城,嚴格控制人員流動,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目前秩序良好,人們相繼解除隔離,各大企業工廠相繼復工復產,學生正常開學開課,高考也順利進行,各項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有序開展,各大交通運輸正常運營,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取得了很大成就。
印度新冠疫情現狀。根據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印度在1月30日發現首例病例。但從確診數據來看,爆發似乎是從3月底開始的。截至2020年6月25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突破一萬人,確診人數位居全球第四。到2020年7月6日印度總確診量達到697413例,超過俄羅斯的687862例,確診人數成為世界第三。2020年9月7日,印度新冠確診病例超過巴西成為世界第二。目前,由于印度人口基數大、醫療條件落后、政府防疫措施落實不力、民眾為了追求所謂的“人權自由”而不配合防疫等原因,印度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尼泊爾新冠疫情現狀。尼泊爾首例疫情病例是在2020年1月25日發現的,尼泊爾政府在發現病例后,采取了硬核措施。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尼泊爾政府此前已實施了約80天的全國封鎖。但是封鎖對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所以尼泊爾政府決定從6月11日開始放松封鎖,于是尼泊爾的確診人數隨著防疫的放松開始暴升。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6月19日,尼泊爾內政部發布一項規定,禁止人們從每天22時至次日5時外出活動。由于境外輸入病例、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有限、防空能力不足等原因,目前尼泊爾的疫情沒有得到有效防控,尼泊爾面臨很大的防疫壓力。
二、中印關系:從一般走向緊張
印度跟風“中國病毒”論,引發中印緊張情緒
由于中國武漢首先診斷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于是很多國家就污蔑中國,認為新冠肺炎病毒是從中國傳來的,隨之產生了所謂的“中國病毒”論“武漢病毒”論等,印度也隨之跟風,污蔑中國。印度智庫塔克沙西拉研究所今年4月做的一個在線調查顯示,1299名受訪者中(其中1156名是印度人),67%的人認為“中國是導致新冠病毒暴發的原因”,48%的人表示“中國未能在疫情早期控制其暴發,并向全世界撒謊”。更可笑的是,還有約18%的人斷定“新冠病毒是中國制造的生物武器”,超過50%的人聲稱“應該稱‘中國病毒”,目的是確保中國不能逃脫追責。而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月就駁斥了新冠病毒“實驗室制造論”“生物武器論”。
印度如此污蔑和詆毀中國,是毫無根據的,造成了兩國之間的不信任。在兩國人民方面,印度的不實言論激發了民族情緒,從而使得印度人民開始抵制中國貨,打壓中國商鋪等,為兩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損失,嚴重損害了兩國人民的感情。
印度越界制造沖突,導致中印邊境再起沖突
醞釀階段,2020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乘夜色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蓄意挑起事端。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共識。爆發階段,2020年6月15日晚,印方一線邊防部隊公然打破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在加勒萬河谷現地局勢已經趨緩情況下,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甚至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解決階段,6月22日至23日,雙方舉行了第二輪軍長級會談,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動事態降溫,共同致力于促進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印度對華進行“貿易戰”,嚴重損害兩國利益
在中印邊境沖突之中,印度20人死亡,在一些不懷好意之人的鼓動下,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高漲,“去中國化”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同時一些反華人士煽動印度的民族主義,開展對華進行“貿易戰”,印度對華封禁59款中國APP、部分人士煽動民眾抵制“中國制造”、要求對中國產品施加關稅壁壘等一系列情緒化的“反華”操作。
三、中尼關系:從友好走向更好
尼泊爾向中國捐贈物資,中國軍方向尼泊爾軍方捐贈防疫物資,兩國友誼更上一層樓。
一方面,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在中國疫情爆發嚴重的時刻,世界上很多國家紛紛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給中國捐贈抗疫物資,尼泊爾也不例外,對中國給予了很多幫助,在緊要關頭給中國帶來了一絲絲溫暖,增進了中尼關系的發展。另一方面,應尼泊爾軍隊請求,經我國中央軍委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于2020年5月13日派空軍飛機向尼軍提供防護服、醫用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物資。隨著兩軍交往的加深,促使兩國友誼更上一層樓。
中國民間志愿者向尼泊爾捐贈防疫物資,中尼關系歷久彌堅。除了軍方,民間層面也助力尼泊爾共同抗疫。2020年3月24日,尼泊爾開始實行居家隔離模式。4天后,尼泊爾南部第二省米西拉比哈里市主要街道上,每隔100米就新添了一個顏色鮮亮、貼有中國國旗的鐵桶,這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和西藏善緣基金會為當地捐贈的“衛生防疫洗手站”。居民們經過時,擰開鐵桶上的水龍頭,擠點兒消毒洗手液,就可以免費洗手。當地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們向民眾展示洗手方法。這樣的“洗手站”,尼泊爾已經有180個。該市副市長安妮塔·庫瑪里·薩表示:“這些水桶和洗手液,可以幫助貧困與弱勢群體進行手部清潔,阻止病毒傳播。”
在疫情的艱難時刻下,中尼雙方加強合作,合作溝通,有序推動產業復工復產。兩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當中,守望相助,給予對方很多支持,共同渡過難關,不覺之際,隨著兩國民間人士、政府人士等各階層的交往增多,兩國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四、尼印關系:由親密變得不那么親密
疫情之下尼印卡拉帕尼之爭,導致兩國關系出現裂痕。近年來,印度不斷試圖在邊界或實控線一帶修筑新的道路,以便向這些地區快速調兵。步步進逼之下,一向平靜的尼泊爾與印度邊境地區也爆發激烈沖突。2019年11月,印度發布新版地圖,強行將印度與尼泊爾的爭議地區劃入本國領土,引起尼政府強烈不滿。2020年5月上旬,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為一條連接印度內地至里普列克山口的道路剪彩,這條道路經過卡拉帕尼,被尼泊爾視為“入侵”。這條道路剪彩之后,尼泊爾于2020年5月20日對外公布一份新的全國行政地圖,將卡拉帕尼和里普列克地區明確列入尼泊爾國土。6月13日,尼泊爾眾議院通過憲法第二修正案,將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卡拉帕尼、里普列克、林比亞杜拉等地區以法律形式確認為本國疆域,并在各類國家徽章中使用新的全國版圖形狀。6月15日,印度與尼泊爾軍隊突然交火,印方有人進入到爭議區,尼泊爾軍隊警告無用,直接開槍。隨后印度軍方向尼泊爾軍隊開火反擊,雙方均有死傷。尼泊爾在劃定新版圖之后直接采取了后續的行動。尼泊爾軍隊已經在兩國邊境地區新增了13個哨所,加上原有的2個永久哨所,一共15個,并且向這些哨所增派了武裝警察部隊。
印度對尼泊爾的輸入型病例,導致尼泊爾防疫壓力增大。首先,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是開放的,不需要簽證,兩國人民就可以互相往來,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有利必然有弊。尼印邊境開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兩國友好往來,但也造成了邊境管控、跨境犯罪、流通混亂等一系列嚴重問題,給后面的疫情防控不力埋下伏筆。其次,印度人口基數巨大,印度疫情難以控制,很多新冠疫情患者患病后,不知道自己是否患病,直接從印度進入尼泊爾。最后,尼泊爾國內醫療條件差,對新冠疫情檢測能力薄弱。總之,尼泊爾國內的疫情防控壓力已經很大,但是印度的疫情更加嚴重,兩國邊境開放,大量的人口流動使得印度的新冠病毒大量傳入尼泊爾,給尼泊爾的防疫造成不小的困擾。因此,尼泊爾對印度的感情越來越談。
患難見真情,艱難時刻更顯責任擔當。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印度卻屢屢與巴基斯坦發生邊境沖突,與尼泊爾發生邊境沖突,與中國發生邊境沖突,印度四面樹敵,為的是轉移國內矛盾,轉移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印度在疫情肆虐的困難情況下,四處折騰,唯恐天下不亂。與印度這種自私自利的短視行為相反,中國與世界各個國家共同合作,共同抗擊疫情,積極與世界分享中國的防疫經驗和方法,向受災國捐獻口罩、防護服、額溫槍等各類防疫物資,取得援助國一致好評。通過疫情這場“大考”,各國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通過這場“大考”,也暴露了一些國家的真正面目,國家間的關系也在這場“大考”中發生了變化。“大考”面前方顯大國本色,要維持好國家之間的友誼,得在關鍵時刻站的出來,頂得上去,為困難中的鄰國“雪中送炭”,解決鄰國的重大關切,才能使得國家間友誼歷久彌堅。
參考文獻
[1]邊境平靜下來,中印關系才能健康從容[N].環球時報,2020-06-18(014).
[2]陳宗海,馬加力,胡仕勝,張雷.當代中印關系的歷史與未來[J].世界知識,2020(08):80.
[3]關培鳳,萬佳.建交以來中印關系中的首腦外交研究[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20(01):93-109+156.
[4]胡娟.試論中印復合信任關系的建構[J].學術探索,2020(06):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