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釗旭
摘要:相信很多人在仰望天空放空自己的時候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從何處來,我又到何處去。這個問題看似無聊又可笑,深入一想則不禁感嘆宇宙之浩瀚,生命之神奇。而這個問題儼然上升為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和“終極”。學無止境,學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浩翰世界之終極?本文暫且先把所謂的終極拋開,旨在對古希臘自然哲學中本原的問題以及古希臘自然哲學之本原與神學是否存在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問題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古希臘自然哲學;本原;神學
說起古希臘自然哲學,不得不提米利都學派的水本原說、氣本原說,赫拉克利特的活火以及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 。很顯然早期古希臘自然哲學的本原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它們都是物質性的東西。關于這個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已明確指出:“那些最初從事哲學思考的人,大多數只把物質性的東西當作萬物的本原。萬物都由它構成,開始由它產生,最后由化為它,他們認為這就是萬物的元素,也就是萬物的本原。①”(本原這一哲學范疇在他的四因說里有更深入的解釋與更明確的劃分,鑒于探究方向,這里不做過多解釋)。單看以上學說觀點很容易讓人得出這是唯物的,反神學的等諸如此類的結論,若對古希臘哲學中關于本原的理論深入探究,不難發現神學思想在這一理論中占有的一席之地:
(一)米利都學派關于本原的神學思維
古希臘神話在古希臘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這顆璀璨的文化遺珠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當人們接觸客觀事物,企圖認識它時,總會產生一個問題:這些事物究竟是什么,它們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產生的?這就是事物的根源問題。早期人類也是這樣提出問題的。他們面對種種自然現象,感到驚異,也要追問它們的根源。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最初表現為神話,各種事物的根源都是神。② 往后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這樣的解釋提出了如“各種神之間是什么關系?是不是有一個最高的神,一切其他的神都是有他產生的?”這些問題。當要確定一個神產生一切的神時,便是以神話的形式提出了萬物的根源的問題。這樣看來這個說法與之前提到的自然哲學中“一物生萬物”這個觀點是吻合的。那么還可以肯定的說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哲學家們的觀點是徹底唯物的,是反神學的嗎?提出“水本原說”的米利都學派創始人泰勒斯是有文獻記載最早對自然進行哲學思考的哲學家,他雖已經擺脫宗教神話的束縛,試圖從千變萬化的自然萬物中概括出一個統一的本原,但他也有一套自己的樸素靈魂觀,他認為“靈魂是一種具有活動能力的東西”,比如磁石能夠使鐵移動是因為磁石有靈魂,因而萬物都充滿了神。按照這樣的觀點,水會流動,會蒸發,也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那么水不也就擁有了靈魂?
同一學派還有把氣作為萬物本原的阿那克西美尼。他認為萬物都由氣的凝聚或稀散而產生,氣由于熱而稀散,由于冷而凝聚。氣本身并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不斷運動的,它產生的稀散和凝聚,就是發生的運動和變化。同時他還認為氣是呼吸、生命、靈魂,甚至是神。這一觀點據艾修斯記載:“阿那克西美尼(說)氣(就是神):人要懂得這就是說滲入元素和物體中的種種力量。”③西塞羅也說:“后來,阿那克西美尼確定氣是神,它是產生出來的,是沒有范圍的、無限的和永遠運動的;好象無形的氣或者能夠成為神,......或者成為并不伴隨任何已經生成的事物的有生滅的東西。”④后來的神學家奧古斯丁說得更為明白:“他(阿那克西曼德)將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是他的學生和繼承人,他(阿那克西美尼)將萬物的原因歸于無限的氣,但并不否認有神,也不是閉口不談神;他只是不相信氣是由神創造的,而是認為神是由氣產生出來的。”⑤這些材料足以說明在阿那克西美尼看來并不是神創造了氣,而是氣創造了神。恰恰是這個看法證明了阿那克西美尼觀點的有神論。
(二)遵循“邏各斯”生成的“活火”
再來看提出“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觀點的赫拉克利特,他同樣認為世界萬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只不過在他的理論觀點中,火作為主角,蘊含萬物,萬物的變化規律都可在火中找到答案,一如她在殘篇中的記載:“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戰爭又是和平,是飽滿又是饑餓,它象火一樣變化著,當火和香料混合時,便按照那一種香料的氣味而命名。”⑥這里列舉的四對對立是和火的燃燒直接聯系的,是由火的燃燒和熄滅所產生的對立。此外,這里所說的一切都要遵循著“邏各斯”。邏各斯一詞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被理解為萬物必須遵循的尺度或比例、普遍性或必然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規律”。以前有許多人將邏各斯譯為“道”,如基督教的《圣經·新約》中《約翰福音》第一章開始的譯文:“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這里的“道”就是翻譯為“邏各斯”。殘篇第四十五記載:“靈魂有它自己的邏各斯,它自行增長。”“靈魂的邊界,無論你走遍所有道路,也是找不到的,它的邏各斯是那么深。”⑦他認為靈魂的邏各斯便是靈魂的能力,思想能力的健康與否和高低程度的不同。如此看來,“邏各斯”是依據萬物而生成的各種各樣尺度,與其說這“神”是邏各斯,倒不如說神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認為的本原——活火。
(三)恩培多克勒的《凈化篇》
到后來提出“四根說”的恩培多克勒,他認為水、火、土、氣是萬物之根,現在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自然哲學已由一元論發展為多元論。他所著的《論自然》便對他元素論的自然哲學做了主要闡述,此外天文學、醫學以及對人體的研究等領域頗有建樹。這樣的一位集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完全脫離靈魂觀了嗎?并沒有。恩培多克勒還專門寫了《凈化篇》,這個詞的原意是清除罪惡,主要論述靈魂輪回、人神關系以及人的宗教道德生活。他的核心要義是:“宣稱靈魂輪回轉世,并且企圖用理性的神去修正奧菲斯教和畢泰戈拉派的宗教學說,抨擊當時希臘的通俗多神教。”⑧他認為靈魂大體來說有這樣三個特點:第一,靈魂的二重化。在他的《論自然》中認為個人的感覺、情感和思想都有生理基礎,他把這種個人的認知活動稱為“靈魂”;而在《凈化篇》中他卻認為靈魂是獨立的實體,它可以輪回聚藏于各種生物之中。第二,愛和爭的二重性。在《論自然》中,愛和爭作為一種機械的物質力量,相反相成,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凈化篇》中,愛和爭成為一種宗教和道義上善和惡的原則他們分別主宰神的幸福世界和苦難的塵世,這是兩個完全對立的世界。第三,兼具多神論與一神論的思想。恩培多克勒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皆有靈性和精神性,這有泛神論的傾向;然而他的宗教思想是接受了東方的拜火教的思想,反對當時希臘的多神論。綜上,恩培多克勒認為萬物有靈性,那么孕育萬物的水、火、土、氣同樣也是具有靈魂的。
通過對以上幾位古希臘學者著名觀點的解讀和探究,可以得知他們都有自己的哲學思維和神學思想,甚至可以說在這幾位早期的古希臘自然哲學家的理論系統中,神學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同時二者也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宗教思想在生活在占據的地位有著莫大的關系,由于科學技術的不發達,致使人類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對未知世界的探究和在自然界中遇到的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時只能用神學來解釋。雖然這樣的思想對如今科技發達的年代來說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古人對未知世界的鉆研、對知識的渴望和活躍的思想值得被學習和肯定,所留下的哲學思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和瑰寶。
參考文獻
①節選自《希臘哲學史》第152頁;
②節選自《希臘哲學史》第151頁;
③節選自艾修斯:《哲學家意見集成》第1卷第7章第13節;
④節選自西塞羅:《論神的本性》第1卷第10章第26節;
⑤節選自奧古斯丁:《上帝之城》第8卷第2章;
⑥節選自《赫拉克里特宇宙論殘篇》第188—189頁;
⑦節選自基爾克:《赫拉克里特宇宙論殘篇》第38—39頁;
⑧節選自《希臘哲學史》第8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