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峰 郁鳴鋼

【摘要】 近年來,山西氣象部門承擔了國家標準委下發的全國首個人工影響天氣行業領域的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山西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標準體系試點建設任務(以下簡稱山西人影標準體系),建立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為補充的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標準體系試點建設任務順利完成并取得可喜成果,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全面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事業走上了高質量創新發展軌道。
【關鍵詞】 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試點成果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0.06.0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hanxi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has undertaken the task of the first standardized pilot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industry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tandards Commission, namely,the pilot construction task of Shanxi weather modification standard system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hanxi human shadow standard system),and has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standard,industrial standard and local standard as the main body and enterprise standard as the supplement The standard system of public service for weather impact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nd gratify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scientific,standardized and standardized work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and the cause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has embarked on the track of high-qualit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artificial influence;weather standardization;pilot results
新形勢下,氣象標準化工作已成為氣象事業提質增效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氣象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氣象信息化的重要環節。
1 構建完成發布人影標準體系
山西人影標準體系是全國首個且唯一的人工影響天氣行業領域的標準體系,無可復制經驗,對山西人影標準體系團隊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山西氣象部門通過成立專門組織機構,科學制定方案,分解落實任務;梳理相關法律法規,整理完成制度歸類;構建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制定;組織開展宣貫培訓,推進標準執行和落實,組建創新團隊,加強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措施,從對標準化的模糊認識到確立建設思路和方向;從無頭緒到確定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和方案;從大而全到框定主要范圍、重點領域;從分而散到注重業務實際和標準體系內在邏輯關系等,最終建成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為補充的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整個體系包含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保障標準體系、提供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四個子體系,納入標準共計120項,業務覆蓋面超過90%,發布實施的標準有效率達到100%。
2 人影標準體系涵蓋主要業務范圍
2.1 人工影響天氣特種探測
根據人工影響天氣特種探測的要求,編制飛機大氣物理探測、地面雨滴譜探測、雷達探測等工作流程、制度及標準規范,形成標準化特種探測資料。
2.2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預警
根據業務服務及安全管理需求,編制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預警的服務流程、內容、運行機制,發布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預警指導產品。
2.3 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編制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流程、制度、運行規范,裝備巡檢制度、規范,操作規程等,提升飛機作業科學化水平和效益。
2.4 地面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編制地面人工影響天氣高炮、火箭、地面發生器(作業煙爐)等裝備管理制度,裝備維保、使用及操作技術規程;編制地面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安全管理,儲運、保管、使用、銷毀或回收等技術規范;提升地面作業的安全性和效益。
2.5 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建設及服務能力
根據“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社會需求,編制業務現代化建設規劃、組織、實施,課題項目研發管理等工作制度、流程及標準規范,完善、升級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體系,推進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推進信息化建設和關鍵技術創新,擴大人工影響天氣保障服務領域,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保障服務能力和效益,滿足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
2.6 人工影響天氣人員管理及培訓
編制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管理及培訓制度、培訓內容、培訓測試及質量評估等標準。
2.7 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安全監管
編制人工影響天氣安全檢查內容、組織方式、獎懲制度等標準。編制人工影響天氣固定作業站點、臨時作業站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監管、彈藥儲存等標準。
2.8 人工影響天氣指導產品
根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需要,編制人工影響天氣監測分析和預報產品、全省作業監測和作業條件預報指導產品、全省云水資源評估報告和全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評估報告的范本,形成標準化格式的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指導產品。
2.9 人工影響天氣內部管理及宣貫工作
編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流程及標準,規范完善了黨務、政務、財務、內控、公車、考勤、業務、科研、文明創建、安全生產等工作,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宣貫制度,組織人員參加相關標準化培訓,增強工作人員標準化意識,提高標準化公共服務能力,創建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品牌。
2.10 標準實施效果評估
跟蹤推進標準實施應用,編制標準實施相關評估標準,完善標準制、修訂工作制度、流程及相關標準規范,促進標準制修訂和實施應用,提升標準化工作的規范化,發揮標準指導實踐的作用,持續推進改進完善人影標準體系。
3 人影標準體系建設的創新點
3.1 開創性
人影標準體系試點建設,是全國人工影響天氣行業領域開展的首個標準體系試點。體系建設過程,山西氣象部門從業務需求出發 ,摸著石頭過河,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吸收人影業務服務最新科研成果,體系建設具有前瞻性、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人影業務、服務、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導。
3.2 科學性
標準體系試點建設,通過整合現有國家、行業、地方有關人工影響天氣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等,構建完整的人影標準體系,體系分類科學、層次清晰、結構完整、覆蓋人影業務服務工作前、中、后全過程。體系建設過程與取得成效,提升了人影工作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了人影社會化管理、作業指揮和安全監管等能力和水平,增強了人影防災減災和服務保障的效益。
3.3 協調性
人影標準體系結合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實際,將人影防災減災公共服務工作的相關標準按照內在聯系進行整合、分類和編排,構建邏輯關系明晰、內容完善、結構合理的綜合標準體系,用來表達標準體系的整體規劃,體系內標準之間統一協調,既不缺失 ,也不重復、交叉、矛盾,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之間互相銜接、完整配套,是標準系統集成的一種形式,是一定時期內標準制修訂的重要依據,是開展人影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導性依據。人影標準體系促進了標準的組成達到完整有序,為人影服務提質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3.4 重點突出
人影標準體系試點建設,以促進人影防災減災服務為目標,以人影服務實際需求為導向,以人影業務科研為支撐,標準體系既完整又靈活,在考慮共性與個性、整體與部分的基礎上,制定系列標準,優先研制人影業務、服務、安全管理急需、重點環節缺失的關鍵標準。分層、分類、分步組織標準制定與實施,使人影服務標準貫徹落實率達到100%,帶動提升省、市、縣(區)人影服務能力和效益,提升人影服務社會滿意度。
4 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
4.1 標準制修訂成果顯著
行業標準《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規程》已通過驗收即將發布實施。2015年至2017年共申報立項的地方標準21項,試點建設期間發布實施地方標準16項,截止2020年6月已經全部發布實施。制定、發布實施企業標準63項。
4.2 促進人影安全監管更加規范化
飛機人工增雨作業科學性、安全性和效益顯著提升。地面人影安全層級責任明確,制度更加完善,執行落實更加強化。
4.3 促進人影現代化建設能力不斷增強
建成了以省級為核心,市縣為基礎的現代化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體系;攻關完成了適用于本省的人工影響天氣數值模式、作業概念模型和指標體系、云水資源評估方法等人影關鍵技術;全省依托基本氣象業務,建成了省-市-縣三級管理和省-市-縣-作業點四級作業的人影綜合業務系統,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指揮實現了全省上下互通、功能互補、規范集約,人影綜合業務一體化程度和作業的效果大大提升。
4.4 人影業務服務領域不斷擴展
人影服務領域從以農業生產為主向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拓展,服務方式從應急響應型作業向常態保障型作業延伸,作業布局更加合理,作業規模日趨壯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有效提升。
4.5 人工影響天氣服務效益顯著提升
1)增雨防雹效果顯著。山西人工防雹影響面積也不斷增大,達到2萬平方公里,在隰縣、臨猗等經濟林果大縣,年均防雹作業50余次,試點示范效果良好,對玉露香梨、蘋果、紅棗、核桃等穩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12年以來,防雹效益累積達到4億元。
2)重大活動保障服務。通過標準化建設,山西人工影響天氣保障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山西先后完成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國慶70周年慶祝大會、世界軍人運動會等專項保障服務任務。特別是2019年圓滿完成了在山西舉辦的“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的人工影響天氣保障服務任務,受到各方高度認可。
3)有效增加降水助力生態建設。據山西省氣候中心發布《2019年山西省生態遙感年度報告》顯示,2000以來,山西省平均植被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0.39%,2019年全省平均植被指數較2000年增加16.91%,長勢呈利好趨勢。全省7個重要生態功能區植被長勢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京津風沙源治理生態功能區和呂梁山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年平均植被指數增加明顯,分別增加了39.39%、42.71%和31.25%。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年總量、年固碳總量和年釋氧總量整體呈增加趨勢,山西省植被生態質量顯著提升,生態建設和保護取得顯著收益。
同時,根據統計,2000年以來,山西先后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2000余架次,增雨總量超過350億立方米,占全國同期總量六分之一。特別是黨的十八以來,全省實施飛機增雨作業1095架次,增雨總量累計約250億立方米。高頻次、立體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為有效增加自然降水,為水庫蓄水、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
5 結論
1)山西在全國首家建成完整的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防災減災標注體系。體系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為補充,包括4個子體系,即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標準20項;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保障標準體系:標準49項;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提供標準體系:標準40項;人工影響天氣公共服務工作標準體系:標準11項,共計納入標準120項。
2)通過標準體系的構建和標準的實施,進一步規范了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服務工作的安全性、科學性,切實降低工作中的隨意性、主觀性,增強工作的條理性、規范性、有效性,從根本上為杜絕失誤和漏洞,消除安全隱患提供重要保證。
3)通過標準體系試點建設,促進實現全省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從原有的人工增雨應急抗旱、防御冰雹,逐步向森林滅火、涵養水源、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空氣質量、應對氣候變化及突發氣象災害事件等多方面、全放位的社會公共服務擴展,真正為社會公益事業提供規范化、標準化的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服務,發揮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的社會作用。
4)人影標準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在實踐使用和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修訂和完善,標準體系所包含的每一項標準,都需要根據實踐的發展需求及時制定、實施和檢驗,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不斷修訂完善,才能發揮標準的基礎和先導作用。只有通過長期研制和實施,不斷總結創新,經過實踐檢驗、總結完善、評估修訂的循環攀升,才有助于人影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永龍,高艷平,賀青亮,等.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標準體系建設[A].中國氣象學會.第33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5人工影響天氣關鍵技術與業務應用[C].中國氣象學會:中國氣象學會,2016:3.
[2] 范宏云,史蓮梅.人工影響天氣固定作業點標準化建設方案設計[J].價值工程,2011(26):322.
[3] 郝克俊,董國濤,林丹,等.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標準體系研究[J].標準科學,2018(10):85-88.
【作者簡介】
張向峰(1979-),男,工程師,山西省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創新團隊成員。
郁鳴鋼,男,高級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