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娜 周小婷 鄧淑紅 張紅霞



摘要:將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因素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別從質量規格、品牌價值、地理區位、政府決策、市場風險、經營主體、消費者偏好等7個方面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最高的隸屬度數值為0.375,較高的隸屬度數值為0.226,具有明顯的產出效益。同時提出了常態化推進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模糊綜合評價法;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F32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9-0036-04
Abstract: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Shaanxi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put benefit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seven aspects of quality specification, brand val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market risk, business entitie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y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0.375 and the higher yield was 0.226, which had obvious output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anxi province.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utput benefit; Shaanxi province
近年來,陜西省著力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對區域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培育、保護和發展工作取得成效。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帶動區域經濟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產出效益明顯,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出效益能夠衡量農產品的品牌附加值,同時也是區域經濟實力的象征[1,2]。如何全面、客觀、有效地評價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出效益,引導區域經營主體開展生產經營,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及溢價效益,推動農業產業興旺發達,成為理論界關注的重點研究問題。
1 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因素
本研究將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因素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3,4],內部因素包括質量規格、品牌價值和地理區位;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決策、市場風險、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偏好(圖1)。再將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7個因素細化為若干個觀測點[5,6],根據細化的21個觀測點設置相應的調查問卷,將調查問卷分發給農業專家,依據評價體系中所涉及的影響因素,從種植業和養殖業中選取已經申請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的陜西省4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模糊綜合評價[7]。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為了使評價結果更具有代表性,課題組進行了大量調研,并邀請當地的農業專家根據觀測點對認知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相應評價。調研了合陽縣新池、黑池、城關等鄉(鎮)的合陽紅薯(薯類);山陽縣漫川關鎮、蓮花池鄉、南寬坪鎮的山陽九眼蓮(蔬菜類);柞水縣木耳特色小鎮的黑木耳(菌類);商南縣太吉河鎮的商南茶(茶葉類);榆林市南部米脂縣的米脂小米,橫山縣武鎮、高鎮等的橫山大明綠豆,大荔縣韋林、朝邑、蘇村等鄉(鎮)的大荔花生(谷物類);咸陽市車家莊、水口鎮的彬州梨(水果類);興平市南位鎮、南市鎮的關中黑豬(畜禽類)。從選擇的樣本總體可以看出,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注冊中,陜北以谷物為主,關中以蔬菜為主,陜南以茶葉、菌類較為著名。具體樣本選取情況見表2。
2 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評價
2.1 確定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因素集
把影響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各個因素構成一個集合,稱為因素集,用U表示,[U={u1, u2, …,] [ui}],[ui]表示第i個影響因素,這里i=7。[u1]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質量規格標準(質量規格);[u2]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品牌價值);[u3]為地理標志農產品所處特殊的地理區位(地理區位);[u4]為政府政策的引導、監督、服務等決策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影響(政府決策);[u5]為市場價格、利率波動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影響(市場風險);[u6]為新型職業農民、股份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影響(經營主體);[u7]為消費者偏好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影響(表1)。[u1~u3]屬于內部影響因素;[u4~u7]屬于外部影響因素。
2.2 建立權重集
為了反映各影響因素對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影響程度,對每個因素[ui]都賦予相應的權重,建立起對應于U的權重集[M=a1, a2, …, an],同時滿足[i=1nai=1],根據專家打分,賦予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7個因素的權重分別為35%、25%、12%、8%、6%、9%、5%。即[M=0.35, 0.25, 0.12, 0.08, 0.06, 0.09, 0.05]
2.3 建立評判矩陣
將調查問卷中評價者對各個因素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評價結果構成一個集合,稱為評價集。用Z表示,[Z=z1, z2, …, zj],其中[zj]為第j個評價結果對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評價時,評語集可設為:集合中[z1]表示產出效益強,[z2]表示產出效益較強,[z3]表示產出效益一般,[z4]表示產出效益弱,[z5]表示產出效益較弱,j=5,代表5級評價程度的評語集。對因素集中的第i個因素ui評價時,能夠得到對ui單因素的模糊集[Gi=gi1, gi2, …, gim],對每一個單因素都進行評價后,可得出模糊評價關系矩陣[7]。
結合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邀請10位農業專家對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7個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評價。以質量規格[u1]為例,10位農業專家4位認為影響程度高,3位認為影響程度較高,2位認為影響程度一般,1位認為影響程度弱,無專家認為沒有影響。根據10位專家對每一個影響因素的評價,可以得出以下模糊關系評價矩陣。
對U中的各元素除以專家總評人數10人,可得到總的模糊關系評價矩陣[G°]:
2.4 模糊綜合評價
為了能夠全面把握各相關因素對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影響程度,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各個因素影響產出效益的效果進行評價。建立模糊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可表示為:[A=M×G°],則:
計算結果表明,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高的隸屬度數值為0.375,較高的隸屬度數值為0.226,一般的隸屬度數值為0.214,弱的隸屬度數值為0.117,較弱的隸屬度數值為0.068。總體來看,陜西省近年來不斷深化農業技術改革,倡導“一村一品”及加強農業示范村建設,引導各地方申請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取得成效,產出效益明顯。
3 提高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建議
本研究從影響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出發,采用7種影響因素21個觀測點對陜西省40種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出效益進行模糊評價。得出結論,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出效益較高。但要常態化地促進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效益提升,促進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可持續發展,還應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持續改進。
3.1 內部方面
持續不斷地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建立起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流程、質量追溯機制、質量樣板示范帶動、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機制等,同時,因地制宜地檢驗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出時的合規性,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強化和推進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化戰略的實施,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通過陜西(洛川)國際蘋果論壇、楊凌農博會等知名會議的召開,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利用陜西省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凝結在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提升陜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出效益。
3.2 外部方面
政府部門應出臺多項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登記、保護發展的措施,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著力推進“3+X”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同時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的交易信息的平臺化建設,放寬金融信貸政策,建立起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保障基金,規避和降低市場風險對地理標志農產品所帶來的影響;不斷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讓有著先進思想的新型職業農民“有技術、善管理、懂營銷”,新型職業農民帶動地方農民進行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標準化的生產經營,發揮龍頭企業、股份制合作社等的帶動作用;引導消費者不斷增強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忠誠度,增強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就要不斷地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保護和宣傳,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溢價效益[8]。
參考文獻:
[1] MICHAEL M D. Branding is a must in agriculture[J].Agriculture world vision,2014(1):26-27.
[2] FUJITA M. Economic development capitlizing on brand agriculture:Tur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its head[J].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2016(11):8-11.
[3] 李江鵬.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及經濟效益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9.
[4] 蔣纏文.基于生態足跡的陜西省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6):164-166.
[5] 王文龍.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競爭力提升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6(8):80-86.
[6] 彭亞君,鄧 兵.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空間演變特征及其驅動因子[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6):339-343.
[7] 林友諒.基于模糊決策的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方法及應用[M].北京:中國礦業出版社,2019.
[8] 邊華榮.我國地理標志保護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楚天法潔,20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