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陽
【摘? 要】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游戲是孩子的生命。”作為幼兒教師,要善于將枯燥的教育內容,轉變為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的趣味游戲活動,如此,方能讓幼兒實現在“做中學”和在“學中樂”,達到游戲化課程教學的真正意義。以下筆者就來談一談自己的幼兒園游戲化教育工作經驗,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建設;引導策略
多年的學前教育工作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此,幼兒教師要專注于打造趣味性、游戲化的教育課程。但所謂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并不是簡單地給園區教育課程披上游戲的外衣,而是要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切實學到知識,掌握能力,陶冶品格,增長才干,如此,方能使幼兒獲得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就來簡要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投入豐富材料、資源,設計區角游戲課程
區角游戲課程的建設,是學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學前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國外先進育兒工作經驗的引入,我們日益意識到給幼兒創設游戲化的區角活動場所是多么重要。所謂的“區角游戲”,指的就是在園區內,開辟不同的小區域、小場地,然后投入不同的玩具和教育資料,形成供幼兒日常游戲和學習的“小天地”,一般來說,有語言區、美工區、體育區、表演區、數學區和科學區等,比如,美工區,一般通常向其中投入水彩、墨水、顏料桶、畫板、畫筆和畫紙等,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用于手工藝品制作的工具,如膠水、刻刀、彩紙、PVC泡沫板等,幼兒進入這個游戲區域學習,可以幫助開發他們的手腦協調能力,以及觀察美、發現美和表現美的能力。當然,為了保證幼兒能每日都可以玩得開心,收獲知識,幼兒教師需要勤于更換和革新區角內的材料和資源。
二、結合民間傳統游戲,構建游戲化課程
民間傳統游戲,如翻花繩、老鷹抓小雞、跳房子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民間游戲,它們具有場地適應性強、游戲道具取材廣泛、游戲規則簡單以及容易調動幼兒參與積極性等多種優勢,另外,在開發幼兒智力和體能方面,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可以試著將民間傳統游戲引入園區,可以引入游戲的原型,也可以在結合本園區教育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游戲進行改編和改良,比如,在傳統的游戲“跳房子”過程中,每位幼兒需要選擇一個自己的投擲物,比如小石子、小瓦片或者是小竹板等,但放眼今天來看,不但不安全,還不衛生,不利于幼兒的身體健康,所以,有些幼兒園的教師就將幼兒使用的道具變成布料做成的不同顏色毽子,一則同樣可以達到投擲的目的,二則保證了幼兒的安全和健康,筆者認為,這種對傳統游戲的改良和革新,就是幼兒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和汲取的經驗。因此,在構建幼兒園游戲化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巧妙融合傳統游戲的元素,使其再次發揮應有的教學價值。
三、以繪本故事為原型,設計角色扮演類游戲
現在的學前教育中,為了讓幼兒更加了解到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也為了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發展其語言才能,一般會設計較為豐富的角色演繹類活動和游戲,如糖果店、早餐館、燒烤店、醫院等,幼兒在這些演繹活動中,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是擅長的角色,如醫生和病人、就餐的顧客和點餐員、糖果店的老板和顧客等,然后結合自己的演繹,去發現、去創造以及去領悟,基于此,筆者認為,幼兒教師可以在原本角色演繹的游戲活動基礎上,給幼兒朗讀一些繪本故事,使幼兒可以記住整個故事的背景和情節發展主線,這樣我們就可以依托繪本故事,構建趣味課堂角色演繹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表演、表達和交際興趣,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
比如,繪本故事《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故事劇本,作者以主人公小鼴鼠為故事主線,一直在追尋誰是隨地大小便的“兇手”,故事情節較為連貫,涉及的角色也較為多元,幼兒的語言發展空間較大,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借助這樣的一個游戲演繹的教學活動,我們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對游戲狂熱的心理需求,更可以對幼兒實施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幼兒懂得不要隨地大小便的道理。
四、發散幼兒想象力,以游戲提升幼兒藝術魅力
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游戲需要,創造適宜的游戲環境,不斷挖掘課程中的游戲因素,讓幼兒園課程變得越來越有趣,如此,才能使幼兒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對此,幼兒教師可以結合音樂元素,創編趣味的體育舞蹈,帶領幼兒一起在課堂上律動起來,達到音樂、舞蹈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培養兒童的樂感,使其沉浸在音樂的節奏緩動中,提升幼兒良好的藝術魅力。再次,幼兒教師還可以結合我國的傳統節日契機,如國慶節、春節等,帶領幼兒做泥捏的手工活動,或者是美術剪紙的游戲,由此,也可以達到拓展幼兒的思維和想象,讓幼兒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的教育效果,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推進和加快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建設,是幼兒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幼兒教師不僅要精研教育學,還要學習兒童心理學,并在結合自身往期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游戲化的課程實施建設和改進,如此,方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人格成長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馬潔.立足于“游戲精神”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J].華夏教師,2019(09).
[2]楊慧,袁迎春.推進區域課程游戲化建設,走高質量均衡發展之路[J].兒童與健康,2019(11).
[3]丁月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12).
[4]李瑤.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