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露 姚沙 肖成
【摘要】早期人們對肛周濕疹的認識和分析都比較片面,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對肛周的認識也越來越豐富,有醫者從中醫的角度對其進行辯證,結合患者體質分析肛周濕疹中醫證型,研究其中關聯。文章主要把肛周濕疹與中醫體質理論之間存在的相關性做一個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肛周濕疹;中醫證候;體質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肛周濕疹是一種較廣泛的過敏性相關炎癥性皮膚病,來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其病程長,普遍易感性及高復發率,很大程度上可能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近些年有肛周濕疹的臨床研究文獻,探究濕疹的流行病學、病因病機以及辨證論治等方面,但是以中醫為角度出期人們對肛發,探索肛周濕疹的中醫證候、體質之間相關性的研究文獻比較少。個體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與肛周濕疹的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故而探索肛周濕疹的中醫證型、體質的相關性可為現代中醫藥防治本病提供較為全面的理論依據,而且對指導臨床個體化診療肛周濕疹具有重要的借鑒性意義。
1 肛周濕疹的定義
濕疹是一種由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引起的具有滲出傾向的炎癥性皮膚病, 中醫為稱之為濕瘡,生于肛周部位則稱肛周濕疹,是肛腸科常見疾病。臨床癥狀自覺瘙癢或者劇癢,皮疹形態表現為對稱分布、反復發作,極易復發。濕疹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許多被認為是機體內部因素, 如免疫功能紊亂、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的基礎上, 從各種組合的內部和外部外因素的影響的結果[1]。
2 中醫病因病機
濕瘡的病因病機最早可追溯到《素問》中有關于其簡單陳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濕”的出現,主要是病在的臟腑“脾”。脾土屬太陰,亦稱之為脾太陰濕土,脾為陰中之至陰,性喜溫燥而惡寒濕;對于脾的功能方面而言主運化升清,主要指消化飲食及運輸水谷精微,脾土位于人體中焦,承載上下全身的精微輸不任務,也稱之為中焦運化樞紐。脾的運化依靠陽氣的推動。若發生脾不健運,就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一脾失健運,“脾氣不能主升”,脾氣不能將水谷精微上輸于肺,無法通過心肺作用化生氣血而營養全身;二母不生子,脾土不生肺金,可致肺氣虛繼而肺主肅降通調水道功能下降,上焦水汽不能下輸膀胱,小便不暢通,消化飲食和運輸水谷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升清降濁,水濕不化,故聚而成“濕”。“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癢”的產生與心有關。心為陽中之陽主血脈而藏神,通于夏氣。“癢”與心的關系:一瘙癢癥狀與皮膚疾病相關,心為陽臟主火,火性炎熱布于表;二心主火,火亢則血熱,熱邪致皮膚瘡瘍,發癢等癥都與心有關。熱感稍輕微就會有瘙癢感。
3 肛周濕疹的中醫證型
《金匱要略》為我們展現了濕疹的外治法可用黃連粉。“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濕性重濁粘滯,易襲陰位,且人體下肛周部屬于陰位,易受濕邪侵襲,發而為濕瘡。《諸病源候論》中對肛門瘙癢有了一定的認識,認為肛門瘙癢是由于肝膽濕熱下注肛門,洗滌不清潔或者感染蟲毒所致,其對肛門瘙癢病因的論述是中肯的。《醫宗金鑒》提出浸淫瘡的癥狀表現浸淫瘡發的原因是火濕風,黃水淋漓形態似疥蟲,成片分布瘙癢不止,局部表現虛實不同,實熱脹重疼痛,虛熱癢而不痛。另者心藏神,精神思維活動正常可感知痛癢。“宜清熱并消風”。這給后代醫家在濕疹的治療上提供了方法論。目前各個醫家對濕疹的辨證分型基本類似,主要分型為以下三類:一、濕熱內蘊型:多見于急性期濕疹,表現為皮損較紅、發病急、有糜爛滲出,舌質較紅,舌苔較黃膩,脈弦滑有力,治療上可用龍膽瀉肝湯和茵陳五苓散加減;二、脾虛濕蘊型:多見于亞急性期濕疹,皮損不紅,糜爛滲出不嚴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滑,治療可用健脾除濕藥如除濕胃苓湯加減;三、血虛風燥型:多見于慢性期濕疹,表現為皮損肥厚、苔蘚化改變,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治療可用潤燥止癢膠囊或當歸飲子。馬春燁,劉娜在中醫辨證治療濕疹臨床療效觀察中(82例)主要劃分為脾虛濕蘊型、濕熱蘊結型、血虛風燥型, 分別為40例、28例和14例[2]。表明濕疹更多原因為脾虛濕蘊。
4 肛周濕疹體質的差異性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表明人體健康與疾病的關系。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決定人體處于健康或者疾病狀態,疾病的形成、進行過程及預后與機體內正邪強弱差異決定的,不管是外感病還是內傷諸病跟體質都密切相關。平和質在后天因素影響下,也可能導致肛周濕疹的發生。所以,體質與肛周濕疹的產生有相關。樸利羅對213例濕疹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辨識,濕疹的證候類型以脾虛濕蘊證和濕熱浸淫證為主,其中醫體質類型以氣虛、陰虛、陽虛體質為主[3]。以上研究表明濕疹患者中醫體質與其中醫辨證分型有內在聯系。趙艷霞[4]對482例濕疹患者進行調查得出:每年發病次數最多的體質為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其中濕熱浸淫患者每年發病次數占比最高,平和質每年發病次數較少。根據文獻研究結果表明濕熱質人體更易患肛周濕疹。
5 影響體質的因素
體質主要受先天稟賦以及后天因素共同影響,長期的飲食習慣及偏好有一定幾率會改變機體原本的體質。加之后天自然環境亦有一定的影響,氣候環境屬于濕熱較重,人體內水濕郁而不發,濕熱相互搏結于肛周,極易形成肛周濕瘡。例如貴州地處云貴高原,俗語稱之為“天無三日晴”形成了獨特的潮濕氣候,加之貴州人民喜食辛辣刺激食物,脾胃之氣被遏,濕熱郁而不發,因而易感肛周濕疹。王琦[5]提出的人體體質可受到后天因素調節的理論也悄然走近大眾視野并且得到各個中醫醫家的認可。錢彥方[6]也論證了體質可調性。
6 肛周濕疹的中醫證型與體質的相關性
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決定了人與疾病的平衡狀態,并通過人體機能活動體現出來。體質的差異通過內外環境的不同體現出來,如臟腑與氣、血、陰、陽等功能及代謝的差異加之氣候變化、地理特點、工作生活環境等。王前奔教授闡釋了體質與證候的關系并提出“證的形成和轉變及其轉變結果都受到體質的影響”,論述其在臨床診斷、治療以及疾病的預防上的重要影響以及理論意義。高東玲[7]在對225例濕疹患者研究中得出以下結論:一濕疹患者以脾虛證、濕熱證占比較重,血虛風燥證則較少。就體質來說以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為主。三濕熱質和濕疹相關性最為明顯;陽虛質、氣虛質與濕熱證和脾虛證呈正相關;結果可證中醫體質和中醫證型有內外表里關聯性;中醫體質在特定的環境中能夠表現出相同特性的中醫證候。
7 結 語
“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中醫認為, 疾病的發生與內外環境的動態平衡的有關。發病的決定性因素是正氣,正氣能否抵御外邪入侵和體質的盛衰神明的正常相關。體質是先天決定性,后天可協調性。由于先天稟賦、臟腑、氣血的差異形成了體質的特殊性,后天氣候地理環境可對體質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人體與自然環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肛周濕疹與中醫體質密切相關,且根據其可調節性,在臨床中我們可以運用中醫體質學說來治療和預防肛周濕疹,做到三因制宜,減輕患者病痛。
參考文獻
[1] 唐 昆,王建民,朱 競.肛周濕疹中西醫治療近況[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26(03):315-317.
[2] 馬春燁,劉 娜,董 輝,孫 瑩,崔 龍,楊海濱.中醫辨證治療濕疹82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8):45-46.
[3] 樸利羅.濕疹患者中醫體質與各證型相關性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
[4] 趙艷霞,王雅莉,李彤彤,丁素先.濕疹患者中醫體質、辨證分型、西醫分期的年發病次數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06):101-107.
[5] 王 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6] 王 帥,王 芪,錢彥方.錢彥方教授辨體質用藥治療腫瘤標志物升高1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4,6(27):135-136.
[7] 高東玲.濕疹患者體質類型與其辨證分型相關性的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