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熊
摘要:當前,電視新聞媒體在國際新聞傳播中,不僅需要充分體現新聞的時效性以及真實性,而且更要在新聞時效性體現的背后去進行更為高級的“解讀”。這種更為高級的“解讀”主要是在媒體的立場和態度上進行體現,在國際新聞的傳播中,電視媒體需要將姿態放平,需要體現公平公正的價值判斷,真正意義上做到與廣大受眾平等,進而體現包容萬物的和平理念。但是就當前我國的現狀來看,還未能將其充分地進行體現,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我國國際新聞的傳播不僅需要不斷增強新聞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對新聞鏈接進行拓展和深化。本文主要就電視媒體在國際新聞傳播中深化拓展的具體路徑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視媒體;國際新聞;深化拓展
在當前國際背景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我國國際新聞在中國受眾乃至世界受眾心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地進行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世界格局變化的觀察視角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著轉變。人們想要站在更高的“山峰”之上去觀察和看待這個世界,通過世界的視角,進而可以更好地去解讀和體會“這個世界”。就當前我國現狀進行分析,我國大多電視媒體不能像央視、黃球時報等大型媒體一樣,在海外有常駐記者可以為其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優質新聞資源,因此,當前我國國際新聞大多都是依靠國際臺和新華社等媒體去為其提供信息資源,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同質化的現象,在我國電視媒體中,對國際新聞的有效傳播起到一定地阻礙作用。
一、新聞傳播中“快”與“慢”的聯系
在新聞報道和傳播中一定要追求“快”,要搶在第一時間去進行新聞信息的報道,這里的“快”,除了體現出時間意義上的迅速以外,還需要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前提下去進行有效的傳播。新聞的迅速報道可以第一時間在受眾的“空白”大腦中占領高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控制了整個輿論的走向。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萬物互聯、信息共享,在這樣的環境下,傳播最為迅速的往往不是職業媒體人的新聞報道,各種新聞事件的信息早巳通過事件周邊的人,以一種無法想象,難以比擬的速度早就呈現在其他受眾眼前。這往往也就是受眾最能接受并且也迫切需要的東西,在當前的新聞報道中,對于受眾而言,節目形式的完整報道,并且其中還有各種視頻、音頻以及時間相關內容的介紹和解說,都遠遠不及一些拍攝技術不達要求,并且其中還存在著很多嘈雜環境音的視頻畫面具有沖擊力和感染力。
譬如,在某國的一次恐怖襲擊事件中,受眾對于那些現場手機拍攝的視頻能接受,即使畫面并不清楚,實質性體現也不強,但是單單就其中那些真實的“子彈”聲,就可以牢牢吸引受眾,同時也能有效地提升現場感。
新聞事件報道中的“慢”,是指在保證新聞時效性的同時,以受眾為出發點,在內容和報道形式上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以一種積極正能量的心態去制作那些受眾迫切需要的新聞節目,作為媒體工作者,除了要求持有正確的世界觀念以外,還需要對國家態度實質性地理解,客觀理性地去味受眾整理和歸納整個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對那些受眾喜好的“點”也能夠進行凸顯。
二、鏈接同類國際新聞,拓寬國際視野
電視媒體在對國際新聞進行具體籌劃的時候,對于那些可以進行“預判”的重大國際新聞事件,則需要依據新聞實際內容進行相關采訪,通過鏈接同類國際新聞,進而不斷拓寬媒體的國際視野。
譬如,媒體在對“IMF擬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的報道中,對于國際臺可以在其中為其提供國際方面的相關報道,電視臺需要提前去準備一些相關行業的專家為其體現更好的新聞內容解讀與新聞背景鏈接,與此同時,媒體需要依據新聞選題的具體內容與前線記者進行緊密溝通,對那些涉及到的國際金融機構,對其新聞內容進行更為深層次的剖析報道。
對于新聞事件來說,新聞選題工作可以體現出重要的價值,媒體需要在新聞選題上凸顯出地域的關聯性。為了進一步提高受眾體驗,增強新聞的報道效果,當電視媒體在對國內一些熱點話題進行探究和討論的時候,則需要在其中體現出一些相匹配的國際案例進行對比性連接,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新聞的內容,而且還可以讓受眾在新聞信息獲取的同時開闊自身的國際化視野。
三、抓住時代發展的主旋律,通過高新技術增強節目效果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穩步發展,“直播”這種信息傳播的新形式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并且深受年輕人們的喜愛,通過這種便捷、迅速、高效的傳播形式,不斷豐富著各個受眾群體的實際體驗感。
譬如,在冬奧會申請這個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某臺就在吉隆坡臨時搭建了一個演播室,通過直播的形式,將整個過程進行無死角的呈現。在當天的直播中,通過360智能攝像頭將吉隆坡的全城進行了覆蓋,受眾不僅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整個會場的進展情況,還可以看到發布會現場、采訪區域、代表團行經區域、媒體區等多個與當天會議有關系的地點,做到了對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記錄。
除此之外,直播畫面不僅可以在電視上進行體現,同時還在各種新媒體平臺進行同步呈現,進一步實現了“臺網”互融的新模式。在這其中,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平臺與廣大受眾進行在線互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各種具體需求,提高受眾的觀看體驗和觀看效果。
四、提升新聞的質感,延伸新聞“鏈條”
對于國際新聞事件而言,每一個都不是憑空出現獨立產生的,在事件的背后一定還可以挖掘出一系列的歷史背景信息,或者相關的綜合報道信息。對于受眾而言,如果僅僅通過一則新聞信息必然不能有效地使其了解和體會新聞信息的深刻含義。為了有效地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針對同一個新聞事件,可以通過新聞專題、新聞評述、主旨剖析、深度報道等形式為觀眾進行充分的體現。此外,媒體還需要在內容體現上更“接地氣”。
譬如,針對一些突發性的國際事件,需要在其中對當地人民群眾的反響、相關媒體的態度、相關專家的看法以及對當地群眾造成的最終影響等方面進行凸顯,將受眾的關注點縮小,匯聚成一點,可以有效地增強受眾的觀看體驗,幫助受眾更為迅速地了解新聞實際內容。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力的增強,我國在國際中體現的角色位置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關注世界動態,隨著眼界的拓寬,那些國際新聞也在更多的受眾面前展現了自己應有的“魅力”。當然在當電視媒體在對國際新聞進行傳播報道的時候,不管出于什么樣的情況下,都始終需要良好地把控情感與理智兩者的關系,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待各種問題,要以國家的立場和實際訴求為出發點,通過可以使受眾感到平易近人近人、和藹可親、公平公正、實事求是、認同信服的形式去體現它的具體價值,去進行整體敘事結構的構建。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一點,對于那些沒有感召力、信服力、公信力、創造力的新聞報道不僅沒有一點報道價值和意義,而且也會讓受眾出現反感、抵觸等負面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