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偉
摘要: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一個名為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堅決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并轉化為一個個抗擊疫情的舉措和行動,成為各級黨政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隨之,一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國打響。與此同時,關注疫情,解疑釋惑,全力投入疫情報道,也成為國內各家黨媒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擔當。
關鍵詞:疫情防控;使命擔當;融媒體環境;傳播方式;正能量
一、抗“疫”報道與疫情蔓延傳播的較量再次凸顯融媒體速度優勢
隨著疫情確診病例人數的不斷增多,這個名為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不僅引發人們的恐慌,也依然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不知所措。一夜之間,各地藥店、商場或超市,口罩、84消毒液、酒精等紛紛告罄,難覓蹤影。然而,物資匱乏是暫時的,人們對于病毒疫情的無知而引發的心理恐慌才是急需疏導和打開的關鍵結扣。作為媒體單位,解答人民的疑問、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成為了工作中的當務之急,我們的輿論引導工作也在無時無刻的與時間賽跑,成為了與疫情斗爭的強大武器之一。大敵當前,縱觀國內主流媒體應對疫情之表現,進入全媒體環境下的各級黨媒及融媒體平臺,依然扛起了與病毒疫情爭奪時間與生命的輿論大旗,全力投入疫情報道的輿論戰役之中。毋庸置疑,只有科學防控,有效應對,才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辦法和手段。
隨著武漢關閉道路交通,實行全面封城與隔離,國內各地紛紛按照部署和要求,積極推出應對疫情對策,從城市到農村,從平原到山區無一例外進入隔離管控狀態。而此時,被網格化管理的百姓和居民,不僅希望了解疫情發展最新動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進行科學防控。這不僅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剛性要求,也是對這個泱泱大國面對疫情提出的一次嚴峻考驗和挑戰。隨之,一場戰“疫”行動悄然拉開帷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地方到部隊,逆向而行的醫護人員迅速向武漢集結,來自全國的醫療支援和物資供應向著武漢匯集。而這些感人肺腑的畫面,這些凝心聚力的行動,無一不是通過媒體以及媒體人深入一線,精心策劃、付出心血的結果。從央視春晚起步,從中央到地方媒體對于疫情的報道迅速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應該說,不同于部分傳統紙媒因疫情隔離管控要求,紛紛停刊或延長復刊日期,在重大疫情面前,以融媒體為背景的新聞傳播方式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通過融媒體平臺支撐,來自國內外關于疫情的動態和發展情況,幾乎在分秒之間,便由各級黨媒及主流網絡平臺客戶終端與受眾見面,從而確保了對于疫情防控戰役部署的宣傳報道及時有效。受眾不僅第一時間了解到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形勢,也使得人們從談“疫”色變向積極應對、科學防控轉變,達到了疫情未至,應對在先的局面。
二、發揮新媒體功能與網絡優勢,吹響中國抗擊疫情“集結號”
應該說大眾了解到關于疫情的信息是從主流媒體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報道中開始的。無論是從疫情傳播的途徑、特點還是預防的有效措施;無論是對于病毒的全面應對到讓人民群眾樹立起戰勝疫情、抗擊病毒的信心和決心等等,全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不僅縮短了時間,也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焦點訪談》《晚間新聞》《新聞直播間》等欄目,全天候不間斷滾動播報防控疫情報道。如“抗擊疫情特別報道”24小時不間斷與觀眾見面,以讓受眾獲得最新疫情動態及時政要聞。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形勢,央視春晚不僅臨時穿插戰疫情特別節目外,還首次改變元宵晚會模式,把以往晚會中常見的藝術表演形式,改為了詩朗誦、主題歌曲、疫情短片和直播連線等形式。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人民日報》社第一時間對做好采訪報道、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出安排。報社前方記者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及時發回全面反映抗擊疫情進展現場報道,聚焦廣大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撰寫可資決策參考的內參報道;編輯們日夜堅守在后方編輯平臺,以最快的速度,精準的報道傳遞黨中央的聲音,傳播科學防控知識,鼓勵人民上下一心,提高防控意識,更好服務全國疫情防控大局。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新媒體積極宣傳抗擊疫情一線感人事跡,唱響正氣歌,傳遞正能量,激發必勝信心;堅持服務疫情防控,及時發布武漢急需物資求助信息,發布發現確診患者的車次航班信息,推出確診患者同行程查詢工具;邀請專家學者答疑釋惑,推出短視頻、H5等融產品,普及科學防控知識,積極引導群眾增強防病意識。
《人民網》在首頁醒目位置開設“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專欄,同時創建專題網頁,第一時間報道抗擊疫情的重要新聞,并開設“武漢日記”等欄目,以獨家視角記錄抗擊疫情的進程。與此同時,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專題,記錄在疫情防控一線廣大黨員主動擔當的實際行動。人民網·人民視頻還與多家媒體、平臺、政務機構以及全國各地的拍客聯動,時刻掌握各地疫情信息,傳播權威信息,普及防控知識。一線記者發回的現場報道,讓受眾近距離看到了真實現場,看到了醫護人員的堅守,看到了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和疫情現場媒體人的努力。
作為國家中央通訊社,新華社努力發揮主力軍主陣地作用,始終突出核心,體現黨的堅強領導。作為主流媒體,充分發揮全媒體優勢,通過多種創新形式的話語表達方式,將媒體融合發展的成果展示了出來。例如開設了多個全媒體報道欄目,引領受眾感受疫情現場的氛圍,通過運用無人機航拍、衛星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報道了《火神山醫院是如何煉成的?》等系列節目,以強有力的畫面帶給受眾震撼感,讓人民大眾更加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三、重大戰“疫”報道再次拷問媒體及新聞人職業素質提出時代問卷
疫臨城下,一場抗擊疫情戰役正酣之時,疫情在給國內眾多行業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同時,給傳統紙媒帶來的困惑顯露端倪:一方面是市場化運作的都市類專業報紙面臨著的既沒有廣告收入又必須運轉出版的尷尬;另一方面是黨媒能否靠前指揮,應急有序,組織有力,融媒體記者是否能積極迎戰,深入一線,與“逆行者”相向而行,在做好宣傳報道同時,能確保自身的防控安全,為員工提供健康保障?我們不難看到,重大疫情面前,對于媒體人的素質和應對能力的考驗也是顯而易見的。疫情出現伊始,人民日報社湖北分社在分社社長賀廣華的帶領下,一直堅守在武漢抗疫、防疫的最前線。記者們不顧個人安危,克服一切困難,堅持把新聞報道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隨著疫情的發展和變化,報社及時增派力量加入前方報道隊伍,第一時間成立前方報道臨時黨支部。哪里任務重,哪里就有黨組織的工作身影,哪里就有黨員作表率。
通過本次突發衛生事件,我們不難發現,各主流媒體工作人員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通過傳播真實信息、講述真實故事,引導了良好的輿論方向,同時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從此可以看出:
(一)深入現場才能發現問題
從本次突發衛生事件來看,從中央到地方,各主流媒體記者從第一時間、第一視角直面疫情期間的各類問題,通過客觀及時的報道,發揮媒體監督作用,助力各項問題的解決。媒體人還時時刻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社會責任,例如《人民日報》開通專用通道,為求助者搭建與相關部門溝通的橋梁,讓其第一時間反饋自身的困難。
(二)深度思考方能妙筆生花
媒體人在新聞報道中,要時刻擁有一個靈活的頭腦,這樣才能體現在實踐報道的思路擺正,傳播人民群眾真實關心、關注的問題,解答受眾的疑惑點。還要在報道中準確運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元素,做真實生動的融媒體產品。
(三)踐行“四力”彰顯擔當使命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媒體工作人員都彰顯出臨危受命的戰士本色,各主流媒體人,做到了不畏艱險,勇于擔當的職責。他們中,有的放棄假期與家人團聚,有的不顧個人安危沖入一線,有的從千里之外趕赴馳援,一個個兢兢業業,不畏艱苦的條件,對待新聞稿件卻一絲不茍……
奮戰在疫區的新華社記者積極踐行“四力”,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歷史,撫慰人心,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四、結語
春風化雨,氣象更新。隨著全國疫情防空局面大局穩定進入常態化,如今,國內各家媒體人沒有因此而停止腳步,沒有閉門歇息“刀槍入庫”,而是發揚媒體人連續作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負重擔當,履行使命,在聚焦復工復產、脫貧攻堅,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之余,不忘密切關注世界疫情發展走向以及國內疫情形勢發展變化的每一個細節,做到疫情一天不根除,媒體關注一天不停步。
(作者單位:伊犁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