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春 張書嶺
[摘要] 目的 探討一起輸入性登革熱疫情的發病處置過程,為制定疾病控制措施提供參考。方法 對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采用全國登革熱監測方案對病人血清進行抗體快速檢測和PCR核酸檢測。結果 2例患者在馬來西亞回國后,出現登革熱癥狀,血樣檢測登革熱病毒核酸陽性2例、IgM抗體陽性1例、IgG抗體均陰性。結論 該起疫情為全國緯度最高的輸入性登革熱疫情。應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外環境整治及蚊媒的監測,防止輸入疫情的發生。
[關鍵詞] 登革熱;輸入性病例;疫情防控;流行病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 R181.8;R51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146-02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60多個國家廣泛流行,其中以與我國接壤的東南亞國家更為嚴重[1-2]。山東省地處我國北方,緯度較高,登革熱疫情主要是輸入性病例或由之所引起。2017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報告2例登革熱輸入病例,是目前我國迄今為止報告登革熱病例緯度最高的地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驗結果,確定為一起輸入性登革熱疫情,經積極規范處置,得到有效控制,無二代病例發生,現報道如下。
1 疫情概況
2017年11月2日,梁山縣疾控中心接到梁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報告1例發熱待查病例,縣疾控中心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到縣人民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采集等工作,并及時將該情況上報縣衛計局及市疾控中心。采集樣品及時送濟寧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經檢測結果為登革熱病毒陽性,符合實驗室確診病例診斷。11月3日與患者一同外出務工返回人員出現發熱癥狀,到梁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就診,并收治入院,采集樣品經檢測結果為登革熱病毒陽性,符合實驗室確診病例診斷。該次疫情起病急,主要癥狀以發熱、肌肉酸痛為主,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下發的《登革熱診療指南》(2014年)診斷標準,結合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初步判定該次疫情是梁山縣一起輸入性登革熱疫情。
2 患者情況
患者王某某,男,漢族,44歲,梁山縣壽張集鎮四合興村人。2017年11月1日發病,2017年11月2日7:00到梁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就診,并住院留觀。患者就診時發燒39℃,全身乏力,肌肉關節疼痛,胸部有散在皮疹,皮膚無出血點,肝脾無腫大。化驗室檢查:血分析WBC7.79×109/L,PLT 235.00×109/L,ALT15.0U/L,AST15.0U/L。患者于2017年8月28日到馬來西亞外出打工,9月13日左右開始出現有發熱,無其他癥狀,服用退燒藥后癥狀緩解;9月16日又出現發熱癥狀,服用退燒藥后癥狀緩解,至回國前沒有出現發熱等其他癥狀。患者在10月28日乘馬來西亞至廣州飛機回國,10月30日20:00乘坐廣州至菏澤火車,10月31日16:00到達菏澤后從菏澤坐客車回梁山家中,一直未外出。同行外出打工的有本村1名,一直無任何癥狀。患者家庭成員4名,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女兒在本鄉鎮育英小學上3年級,妻子陪護,均無任何癥狀。11月3日患者血液膠體金抗原檢查結果陽性,核酸登革病毒通用引物檢測陽性。
患者劉某某,男,漢族,39歲,梁山縣壽張集鎮四合興村人。患者2017年8月18日外出馬來西亞打工,自述務工期間有蚊蟲叮咬史,9月8日出現第一次發燒癥狀,未用藥,第2天癥狀消失。9月13日左右僅出現有發熱、咳嗽癥狀,無其他癥狀,服用退燒藥后癥狀緩解,至回國前沒有出現發熱等其他癥狀。于10月28日與患者王某某(系梁山縣第一例登革熱病例)一同乘馬來西亞至廣州飛機回國,10月30日20:00乘坐廣州至菏澤火車,10月31日16:00到達菏澤后從菏澤坐客車回梁山家中,一直未外出。2017年11月2日17:00出現發熱癥狀,2017年11月3日7:40到梁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就診,并收治入院。入院時患者發熱(39.4℃),全身乏力,肌肉關節疼痛,嘔吐一次。實驗室檢查結果為白細胞(WBC 4.66×109/L)、血小板(PLT 137×109/L)、紅細胞壓積(HCT 41.1%)、凝血酶原時間(PT 13.4 s)、肝功指標正常(谷丙轉氨酶(9.9 U/L)、谷草轉氨酶(14.8 U/L)。患者家庭成員5名,大女兒17歲在外地上學,二女兒在本鄉鎮育英小學就讀,小兒子5歲在本村幼兒園上學。妻子陪護,均無任何癥狀。11月3日,濟寧市疾控中心對患者血液膠體金抗原檢查結果陰性,核酸登革病毒通用引物檢測陽性。
3 防控措施
疫情發生后,市、縣領導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專業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疫點消毒、采集樣品及時送樣檢測等,并對疫點開展登革熱防控工作,落實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①積極對癥治療患者,加強現癥患者的醫學觀察和救治,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并發癥發生。患者安排單間病房,配備紗門紗窗蚊帳等防蚊設施,使用滅蚊藥物進行滅蚊。對醫院內及病房周圍進行滅蚊消殺,醫務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對發病村病例的共同暴露者、密切接觸人群開展感染發病情況調查,了解感染發病情況。
②加強對醫療機構及發病周邊村隊開展病例搜索排查,對其他4名務工返鄉人員及9名家庭密切接觸者進行了健康監測,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由專人負責每日進行醫學觀察并實行日報告。經過病例主動搜索及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所有人員均體溫正常,未發現登革熱疑似癥狀病例。
③梁山縣疾控中心積極安排專業人員開展防蚊滅蚊工作,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行村環境衛生整治。實行人員分片包村包戶責任制,分組完成對2例患者居家半徑200 m進行滅蚊消殺,對家庭內進行翻盆倒罐,清理積水垃圾,消除蚊蟲滋生地,村民家中配備紗門紗窗蚊帳等防蚊措施。在壽張集四合興村開展蚊媒監測,布雷圖指數為5,雙層疊帳法數值為0。
④加強宣傳,印發登革熱宣傳單、宣傳畫發放發病及其周邊的村莊,以及面對面開展防病知識宣傳和接受咨詢。把防病知識送到群眾家中,防止發生社會恐慌。
4 疫情結局
經過市縣兩級疾控機構的共同努力,目前兩例病例全部治愈,連續25 d未出現新發病例,媒介伊蚊布雷圖指數(BI)持續穩定在5以下,雙層疊帳法數值為0。經專家組評估,11月28日確認結案。
5 討論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地區的旅游宣傳開發,內陸地區赴東南亞旅游的人數逐年增加,登革熱輸入性疫情發生的概率明顯增加[3]。2017年嘉祥縣曾發生從東南亞國家感染的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報告,說明登革熱輸入性疫情發生緯度越來越高,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起疫情的成功處置歸功于醫務人員的敏銳判斷、市疾控中心的技術支持以及及時的信息溝通與共享。
發生疫情后,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項防控措施科學規范、有力有效,疫情得到完全控制。針對該次輸入性登革熱疫情,認真總結防控工作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舉一反三,結合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加大病媒控制力度,做好疫情監測報告,防止疫情再次出現和擴散蔓延。要扎實開展春季愛國衛生運動,充分發揮鄉鎮、街道、單位等基層組織作用,動員群眾開展家庭衛生大掃除,翻盆倒罐,清除外環境及家庭內積水,清除蚊蟲孳生地[4]。疾控機構要組織人員定期開展媒介伊蚊密度監測,根據監測情況,及時作出風險評估和預測預警,當蚊媒密度超過預警值時,要迅速及時開展環境整治、孳生地清除和重點村莊、部位的環境消殺,切斷登革熱等蚊傳疾病的傳播途徑[5]。
目前東南亞及我國南方地區登革熱疫情仍處于高發狀態,要加強外來人員的管理,有關部門、單位要建立外出人員臺賬,及時掌握外出、返回動態,及時跟蹤開展健康觀察,控制疫情輸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認真做好就診病人門診日志,加強疫情監測和發熱病人登記,對發熱病例要仔細詢問2周內外出史,是否來自登革熱高發地區,提高疫情報告的及時性和靈敏性,確保一旦發現輸入病例,就地控制,不發生疫情擴散蔓延[6]。
結合當前夏季傳染病疫情形勢及防控需要,針對性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將個人衛生行為的養成、家庭環境衛生和疾病防控工作相結合,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提高群眾自我防病能力,增強群眾對登革熱及其媒介伊蚊的認知度,從根本上預防登革熱的發生和流行。
[參考文獻]
[1] 楊捷,張保森,唐發良,等.一起登革熱暴發疫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與現場處置[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27(11):1020-1024.
[2] 唐光鵬,周敬祝,蔣維佳,等.貴州省部分縣區登革熱媒介監測及人群感染狀況調查[J].醫學動物防制,2015,31(6):641-644.
[3] 王芬,駱金俊,戴本南,等.黃岡市8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6,32(4):415-416.
[4] 楊軍榮,劉愛聰,岳太科,等.一起輸入性登革熱疫情的調查及處置[J].醫學動物防制,2014,30(5):575-576.
[5] 蔣靜,徐勇,楊小兵,等.湖北省宜昌市登革熱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1):43-45.
[6] 魏墩宏,韓雪玲,胡淑芳.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醫學動物防制,2014,30(4):405-408.
(收稿日期: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