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煜
[摘要] 目的 調查分析逐寧地區手足口病高發地區發病的危險因素,為臨床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據。方法 于遂寧地區手足口病高發地區進行調查,隨機抽取手足口病患兒200例作為研究組,同期抽取20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通過電話或者現場隨訪對兩組入選者及其家庭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兩組臨床資料。結果 吸吮手指(OR(95%CI)=2.491(1.418~4.560)、吸吮玩具(OR(95%CI)=2.106(1.161~3.987))、飲用生水(OR(95%CI)=2.345(1.547~3.867))、居住環境有人糞堆積(OR(95%CI)=1.627(0.933~3.465)、散居(OR(95%CI)=(0.403~0.999)、居住在農村(OR(95%CI)=2.697(1.538~4.815))、近1周內接觸過HFMD患童(OR(95%CI)=4.759(2.241~7.282)、近1周內去過人群密集場所(OR(95%CI)=1.582(1.049~3.592))均為HFMD發病的危險因素,飯前便后洗手(OR(95%CI)=1.588(0.711~4.331)、玩具消毒(OR(95%CI)=2.105(1.238~3.700))為HFMD發病的保護因素。結論 HFMD危險因素較多,防治應多方面下手,整改居住衛生壞境、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兒童接觸感染源或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定期給兒童玩具或用品消毒都可降低HFMD發病幾率。
[關鍵詞] 流行病;手足口病;危險因素;保護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184-02
作為常見的流行疾病,手足口病(HFMD)病因為多種人腸道病毒感染,廣泛流行于學齡前兒童[1],其臨床癥狀為發熱以及手、足、口皰疹等,嚴重可誘發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2],對患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甚大。目前HFMD在我國發病率較大,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且由于該病傳染性強、傳染途徑復雜多變[3],再加上我國地域差異大,目前國內對于該病的傳播模式、危險因素未達成一致[4],且相關文獻資料較少,導致臨床上HFMD的預防工作難以全面、科學的開展,該研究通過對逐寧地區HFMD高發地區開展危險因素調查,研究分析HFMD的發病危險因素,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依據?,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隨機選取逐寧地區手足口病高發地區HFMD患兒200例作為研究組,同期抽取20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該研究遵循入選者及其家庭知情、自愿原則,且簽署有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調查小組的成立 成立專門的調查小組,小組成員在進行調查工作前均接受相關調查技巧培訓,確保所獲得信息的全面、準確、客觀性。
1.2.2 調查規則 通過電話或者上門拜訪,依據制定的調查表項目一一對入選者及其家庭進行問卷調查,由于入選者年齡較小,調查在入選者監護人或者熟悉入選者情況的親友代為進行回答,且除調查設計者外,其他調查小組成員在調查開始一直到調查結束過程中,對入選者屬于研究組還是對照組完全不知情。
1.2.3 調查問卷內容 問卷應包括入選者年齡、體重、性別等等一般情況,以及營養狀況、日常衛生習慣、喂養方式、家庭居住環境(如家庭和幼托機構廁所類型、廚房類型、居住地附近衛生情況)、散居/幼托情況、監護人或者看護人相關HFMD防治知識了解情況、近1周內是否接觸過HFMD患童、近1周內是否去過人群密集場所等。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研究組中,男童121例,女童79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年齡(2.54±1.47)歲;對照組中,男童115名,女童85名,年齡7個月~6歲,平均年齡(2.29±1.34)歲,兩組入選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危險因素分析
2.2.1 單因素分析 經過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吸吮手指(χ2=6.941,P=0.014,OR(95%CI)=2.491(1.418~4.560))、吸吮玩具(χ2=5.102,χ2=0.028,OR(95%CI)=2.106(1.161~3.987))、飲用生水(χ2=6.253,P=0.010,OR(95%CI)=2.345(1.547~3.867))、居住環境有人糞堆積(χ2=4.843,P=0.033,OR(95%CI)=1.627(0.933-3.465))、散居(χ2=6.193,P=0.016,OR(95%CI)=(0.403-0.999))、居住在農村(χ2=10.683,P=0.002,OR(95%CI)=2.697(1.538~4.815))、近1周內接觸過HFMD患兒(χ2=22.734,P=0.000,OR(95%CI)=4.759(2.241~7.282))、近1周內去過人群密集場所(χ2=7.608,P=0.008,OR(95%CI)=1.582(1.049~3.592))均為HFMD發病的危險因素,飯前便后洗手(χ2=6.788,P=0.014,OR(95%CI)=1.588(0.711~4.331))、玩具消毒(χ2=0.618,P=0.014,OR(95%CI)=2.105(1.238~3.700))為HFMD發病的保護因素。
2.2.2 多因素分析 通過對單因素劑型回歸性分析,發現飲用生水(OR(95%CI)=2.687(1.156~3.689))、散居(OR(95%CI)=2.410(1.287~5.108))、近1周內接觸過HFMD患兒(OR(95%CI)=11.327(5.848~18.945))為HFMD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飯前便后洗手(OR(95%CI)=0.456(0.235-1.082))、玩具消毒(OR(95%CI)=0.126(0.056~0.382))為HFMD發病的獨立保護因素。
3 討論
該研究顯示,吸吮手指、吸吮玩具、飲用生水、居住環境有人糞堆積、散居、居住在農村、近1 周內接觸過HFMD患童、近1周內去過人群密集場所為HFMD發病的危險因素,飯前便后洗手、玩具消毒為HFMD發病的保護因素,該結果同既往的研究結果[6-8]相一致。兒童大多有不自主的吸吮手指或吸吮玩具習慣,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9],但對于年齡>4歲的兒童,則需要進行干預,否則可增大HFMD經胃腸道傳染的風險;同樣,飲用生水、居住環境有人糞堆積也可引起HFMD感染,飯前便后洗手顯得極其重要,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最大程度上保護兒童免受HFMD感染,同時盡量少帶兒童去人群密集場所或者解除HFMD患者,避免接觸傳染源,定期對兒童玩具及用品進行消毒,為兒童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綜上所述,HFMD危險因素較多,防治應多方面下手,整改居住衛生壞境、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兒童接觸感染源或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定期給兒童玩具或用品消毒都可降低HFMD發病幾率。
[參考文獻]
[1] 姚勝國.對導致兒童感染手足口病危險因素的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2):3-5.
[2] 張超.2008-2015年廣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D].桂林:廣西醫科大學,2016.
[3] 劉宏靈.某手足口病高發縣手足口病流行影響因素研究[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16.
[4] 束方燕,錢程,馬焰,等.2010-2014年江陰市重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1):15-17,31.
[5] 徐紅艷,金雪芹,俞遜婕,等.手足口病患兒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3):337-339.
[6] 宋春蘭,成怡冰,陳丹,等.兒童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10):1033-1036.
[7] 施宗湖,唐柳平,楊振興,等.柳州市某綜合性醫院重癥手足口病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0):960-963.
[8] 季濤,宋團爭,陳強.淮安市清浦區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趨勢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10):904-907.
[9] 張愛平,劉鳳仁,李剛,等.2009-2012年深圳市龍崗區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3, 20(7):789-791.
(收稿日期: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