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秦嶺北麓、渭河以南關中平原西部的陜西眉縣,發展綠色獼猴桃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眉縣從1988年開始人工栽培獼猴桃,目前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30.2萬畝,總產量46萬t,產值30億元。全縣農民戶均栽植獼猴桃4.5畝,人均1.16畝。經過30多年發展,眉縣獼猴桃生產中諸多問題開始凸顯,其中之一便是威脅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細菌性潰瘍病。針對此,我們開展了獼猴桃潰瘍病防治藥劑篩選與施藥方法研究。
1? ?試驗目的與意義
獼猴桃潰瘍病是由細菌引起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我國于1985年在湖南東山峰農場首次發現。目前,該病在我國的陜西、四川、河南、貴州等地均有發生。
國內外科研機構對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進行了大量研究,雖然在病原菌生物學特征、病害發生流行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進展,但在該病的致病作用機制方面,在病原菌進入植物內部以后,產生了哪些致病物質,怎樣破壞寄主細胞,利用寄主何種部位及其中何種物質成分進行繁殖,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在細菌性潰瘍病病理研究尚未有突破性進展之前,還需在藥劑選擇、用藥時期、施藥方式、綜合防治等方面做進一步試驗、研究和探索,以控制當下潰瘍病對獼猴桃產業的危害。
目前我們已經明確的是,潰瘍病菌在病組織、土壤表層越冬。翌年春季細菌從病部溢出,借助風雨傳播,由植株氣孔、皮孔和傷口侵入,以幼嫩枝條發病率最高。人為調運未經檢疫的苗木和繁殖材料是潰瘍病菌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低溫與凍害有利于病害發生,初春和冬季是主要發病季節。
本試驗從潰瘍病癥狀觀察入手,研究病菌侵入皮層的途徑,旨在篩選預防治療藥劑和施藥方法進行示范推廣,從而指導果園生產。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項目? ?開展了以下3項試驗。
1)樹體噴霧綜合預防試驗。試驗藥劑有拂藍克、氫氧化銅、噻霉酮、解淀粉芽孢桿菌、春雷·王銅、中生菌素、葉枯唑。
2)藥劑涂抹樹干保護試驗。試驗藥劑有防治營養修復液、噻霉酮膏劑、勃生肥、解淀粉芽孢桿菌、拂藍克、代森銨。
3)病斑刮治藥劑治療試驗。試驗藥劑有拂藍克、氫氧化銅、噻霉酮、解淀粉芽孢桿菌、春雷·王銅、中生菌素。
2.2? ?供試品種? ?10年生徐香、9年生海沃德、8年生紅陽、8年生雄株。
2.3? ?試驗設計
1)樹體噴霧防治試驗。在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直屬果園、金渠鎮寧渠村果園、首善鎮聯豐村、湯峪鎮正陽農莊4個試驗區,每個試驗區安排5個處理和1個對照,每處理10株樹。分別在采果后、落葉后、冬剪后和春季萌芽前噴霧預防1次,安全間隔期10~15天。具體見表1。
2)藥劑涂抹樹干保護試驗。在金渠鎮寧渠村果園進行,設6個處理,每處理選擇10株樹,先刮除樹干粗翹皮,涂抹主干及枝蔓分杈處。具體見表2。
3)病斑刮治藥劑治療試驗。在首善鎮聯豐村、湯峪鎮正陽農莊兩個點進行。從發病初期2月15日至3月5日選擇獼猴桃樹病株,對主干、主枝病斑實施刮除后用稀釋藥劑涂抹處理;3月6日至3月25日,主干和主枝病斑劃道后藥劑涂抹。觀察記載病斑愈合情況及復發狀況,同時記錄每樹病斑總數、處理病斑數。
設6個處理。處理1:拂藍克;處理2:氫氧化銅;處理3:解淀粉芽孢桿菌;處理4:防治營養修復液;處理5:噻霉酮膏劑;處理6:中生? ?菌素。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樹體噴霧防治效果? 見表3。
在藥劑樹體噴霧防治試驗中,試驗果園平均總發病率為5.96%,比對照發病率低5.15%,解淀粉芽孢桿菌防治效果最好,發病率為? ? ? 2.38%,防效突出,復發率底;銅制劑中的復配制劑春雷·王銅次之,發病率為4.65%;單一銅制劑防治效果也比較理想,中生菌素、葉枯唑防效一般,但在萌芽期使用可減少藥害。
3.2? ?藥劑涂抹樹干保護防治效果? ?見表4、? ?表5。
在藥劑涂抹樹干保護試驗中,試驗果園總的發病率都比較低,為4.17%。防治營養修復液和解淀粉芽孢桿菌表現比較穩定;拂藍克是作為涂干保護處理新增加的藥劑,表現效果也比較好,在果樹涂干保護應用上還要持續觀察。
大田調查顯示,剪鋸口涂抹藥劑處理(不分品種)的總發病率為5.1%,沒有處理剪鋸口的總發病率為8.9%。用封剪油封口效果最好,發病率僅為4.55%。
3.3? ?病斑刮治藥劑治療效果? ?見表6、表7。
在病斑刮治治療試驗中,試驗園病斑治療率很高,防治營養修復液和解淀粉芽孢桿菌表現突出,治療率達95%左右。氫氧化銅、拂藍克、噻霉酮膏劑表現效果也比較好,今后應用上可持續觀察。
由表7可以看出,縱劃涂抹方式對潰瘍病預防效果普遍良好,采用縱劃涂抹植株發病率比對照低11%~21.6%,涂抹愈合良好。
4? ?試驗小結
1)樹體各種傷口是潰瘍病菌入侵皮層的主要途徑。
2)采果后、落葉后、冬季修剪后、春季萌芽前是潰瘍病噴霧防治方法效果最佳時期。
3)微生物菌劑和銅制劑對潰瘍病預防、治療效果較好。
4)“噴霧+病斑藥劑處理”方法對潰瘍病有較好防治效果。
5? ?生產建議
獼猴桃潰瘍病防治,在做好品種選擇、苗木檢疫、樹勢管理基礎上,應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用藥,達到有效控制病害目的。
1)抓住關鍵期噴藥預防。一是要抓住發病初期至萌芽前噴藥治療,控制蔓延;二是發病高峰結束后于4月底5月中旬用藥劑清園;三是8月底9月初噴藥預防;四是抓住采果后、落葉后用藥封閉傷口;五是抓住冬剪結束后及時結合清園噴藥。
主要選擇對細菌性病害有效的銅制劑、生物制劑或抗生素等。生長季節可選噴800~1 000倍液春雷霉素、500倍液菌毒清、800倍液梧寧霉素、600~800倍液噻霉酮、1 500倍液氫氧化銅等。落葉后可選用半量式或等量式波爾多液、300倍液氫氧化銅、300倍液噻霉酮等藥劑。注意藥劑應交替使用,每次間隔20天左右,早春噴藥宜早。
2)科學處理發病植株。發病期間堅持病情調查,重點檢查傷口、芽眼、氣孔、枝條分杈處以及老病疤等,充分掌握病情。對已發病的果園應反復檢查治療,直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分品種和感病程度區別對待。一是對主干感病的美味獼猴桃品種,應堅持早發現,早刮治,早涂藥,刮除病斑要徹底,直至露出健康表皮,然后對傷口進行消毒保護。藥劑可選用解淀粉芽孢桿菌,或防治營養修復液,或拂藍克20倍液,或噻霉酮30倍液,涂藥范圍應大于病疤2~3倍。主干上病疤刮除,已無健康表皮的植株,一律從病疤以下健康表皮處剪除,并將剪下植株帶離果園燒毀。二是對紅陽等中華獼猴桃抗病性差的品種,若主干感病一律予以剪除并帶離果園燒毀。
3)注意事項。一是注意消毒。對防治所用工具(剪、鋸、刮刀等)在每處理1個感病枝蔓前后均要及時消毒,同時對剪鋸口進行保護。二是徹底清除病原。涂藥時刮除的菌膿和病皮,要提前在地面鋪設塑料布,收集在一起帶出果園燒毀或深埋。對受侵染危害的結果母枝及時剪除,并帶出果園燒毀或深埋,以防止病原再次侵染。
(參考文獻略)
趙菊琴,陜西省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郵編722300。
收稿日期: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