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天文 趙鳳
紅地球葡萄果實生長近成熟期如果天氣多雨,容易造成裂果。但也有例外情況,云南的永仁、祿豐和四川攀枝花種植戶曾向筆者反映,他們的紅地球葡萄成熟脫袋后發生了大量裂果,而在此前后天氣干燥,沒有降雨過程,客觀上并不具備生理性裂果的發生條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2019年,云南元謀、賓川產區的紅地球葡萄也在類似氣候條件下出現了成熟期大量裂果現象,筆者針對此進行了調查分析,提出了解決對策,供參考。
1? ?干旱無雨條件下大量裂果的原因
根據實地調查,結合相關氣象資料,筆者分析,在干旱無雨條件下紅地球葡萄還發生大量裂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果粒自身水分變化過于劇烈。葡萄果粒本身對高溫干燥或濕潤的外部環境具有一定適應能力,但不能夠適應溫度或水分的迅速劇烈變化。進入夏季,氣溫直線上升,過高的溫度會讓葡萄植株自身水分以非常快的速度蒸發掉,而葡萄園土壤水分也會快速揮發,變得干燥。
種植戶為了緩解旱情,對果園進行大水漫灌或過量澆水,葡萄植株在短時間內吸取土壤中大量的水分,并通過枝干傳遞給果粒,果肉細胞吸水后迅速膨大,造成果肉與果皮生長速度不一致,從而出現裂果。
2)溫度變化快。葡萄植株在高溫環境中又受陽光強力照射,葉面蒸騰強度超過飽和點,葉片氣孔閉合,水分在蒸騰壓力作用下進入果粒,當果皮承受壓力超過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時,便會發生裂果。
3)膨大劑使用不當。種植戶盲目追求大果穗、大果粒,濫用膨大劑,不但造成果粒發軟、穗梗變粗變硬、口感淡、著色差、不耐貯運,而且還會出現大量裂果。
生產中的常用膨大劑有兩大類——赤霉素類和細胞分裂素類。赤霉素類有赤霉素、奇寶等;細胞分裂素類有吡效隆、噻苯隆。
赤霉素在葡萄花序分裂期使用能拉長花序。細胞分裂素類主要通過增加果實細胞分裂次數來增加細胞數量,促使果粒細胞體積增大來增加單粒質量。膨大劑有增大果粒作用,但也有副作用,而且濃度越高副作用越突出,成熟前裂果越嚴重。
使用膨大劑產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濃度過大,有的在一個果穗上連續使用2~3次,使果肉細胞膨大超過了它的極限,從而產生裂果。膨大劑濃度過大產生的裂果,不僅在紅地球等有核品種上發生,在夏黑等無核品種上也有發生。
4)催熟劑不當使用。目前用在紅地球葡萄上的催熟劑有兩種——乙烯利和脫落酸,乙烯利使用最多。催熟劑產生裂果的原因是使用濃度過大、使用時間過早、次數過多。催熟劑對葡萄果粒有一定的增大作用,使用催熟劑后,果粒橫向生長大于縱向生長,致使果蒂處產生半圓形裂口,果粒上產生雞爪狀裂口。
5)果實缺鈣。葡萄果實生長后期缺鈣,也會產生裂果。偏施氮肥,會抑制果實對鈣的吸收;果實著色期不注重鈣肥的使用,也會導致缺鈣。
葡萄套袋后,果袋內外溫度差別大。據筆者測定對比,袋內溫度要高于袋外1.5~2 ℃,套袋果粒的表皮也比不套袋果粒的表皮更薄。袋內高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實的蒸騰,從而抑制了果粒對鈣的吸收,更容易引起果實缺鈣,表皮韌性降低。脫袋后,表皮較薄的果粒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極易產生雞爪狀的裂口。
2? ?防止紅地球葡萄裂果的有效實踐
1)采用地膜覆蓋,保持果園土壤持水量平衡穩定,干旱期盡量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補水,而應增加澆小水的次數,減輕裂果。
2)采用棚架栽培,調整葡萄行向,增加園內土壤濕度,減少陽光對果粒的直射。
3)將細胞分裂素使用濃度控制在10 mg/kg以內。保證氮、磷、鉀的平衡使用,后期鉀鈣供應充足可降低膨大劑使用后產生的副作用。
4)使用催熟劑時,嚴格控制濃度和使用時間,一般以部分果穗上的果粒開始著色后2周內使用為宜。增加鈣肥的使用次數,坐果后噴2次中化氨基酸糖醇鈣(分別為500、400倍液),著色期噴2次中化氨基酸糖醇鈣(分別為400、300倍液),著色后即噴中化流體鈣1 000倍液,增強果粒硬度和果皮細胞韌性。
5)在管理上于成熟前10~15天解袋,并于解袋前15天澆1次小水,保證土壤濕潤,并噴1次中化流體鈣800倍液,促進鈣在葡萄體內運送。
苗天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郵編650224;趙鳳,云南省彌勒市東風農場管理局產業發展中心。
收稿日期: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