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全民參與的人民戰爭。這場戰爭的主角是人民。人民是打好、打贏疫情防控戰的生力軍。正是因為立足于人民戰爭的戰略高度精準施策,相信人民、發動人民、依靠人民,切實做到了穩定民心、匯聚民力、汲取民智,才取得了疫情防控戰的勝利。
“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基辛格在《論中國》中的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確,每當天降大難的時候,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總有一群群勇敢的人挺身而出,這一次,同樣也不例外。這場疫情,來勢兇猛,與之決戰,可以說是事關國運。在關鍵時候,一群群英雄奔赴一線。他們充當了陷于危厄之中的中國人的保護神。
這場人民戰爭,如果沒有全社會同心同德,是不可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全民戰疫中的無數英雄當然值得褒獎,但在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中,公民精神的在場更讓我們倍感欣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公民精神在這場人民戰爭中熠熠生輝,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漢學院大三學生郭岳的故事,廣為人知。從學院回河南老家的路上,他一路防護,回家后自我隔離,主動向社區匯報,在確診完成治療后,在自家車庫又隔離28天。他教科書般自我隔離的結果,就是沒有感染一人,治愈之后還主動捐血救人。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果說英雄是一種精神引領力量的話,那么公民精神,則決定了一個國家精神力量厚重的底盤。正是這種潔身自律、不吝監督、守望相助、志愿服務、我為人人的公民精神,讓我們在這場戰疫中經受住了考驗。
這次疫情,中國以霹靂手段,果斷封城。中央一聲令下,14億人口的大國,在春節這個特殊時期,全部靜止下來,這對西方國家來說,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里面當然有五級組織的協調,但如果沒有中國人以公民身份配合,也是無法想香的。我們需要英雄,我們更需要這種負責任的公民精神。
在輿論場上,這種公民精神的在場和弘揚,和英雄精神互相呼應,形成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公民精神強勁的感染力,對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形成了無形的規制。一些與法治精神背道而馳的所謂“硬核”行為,得到了糾偏,一些損人利己的行徑受到有力抨擊。在圍繞公共事件的意見交換過程中,公民精神成為隱形的標尺,它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形成全社會凝聚的共識、上下一心的抗疫合力,打贏這場人民戰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在致全國大學生的一封信中,倡導大學生們“做‘守護者’,就是擔使命、保安康;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做‘識途者’,就是要做到游必有方”。這其實就是公民精神的一種闡釋。“這世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人都在發一分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公民精神的在場,會使“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這一中國文化中的價值導向,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意識,成為一種高度認同的社會文明理念,參與、守法、自律、他律,從權利意識到義務意識,公民精神是我們這個國家不斷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張通行證。
當代中國偉大的文化創造與意義建構,需要現代公民在社會領域、生活領域、思想領域和文化領域的繼續探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公民精神同步成長與之匹配,成敗和進程之快慢,也取決于國民素質的現代化程度,唯此,才能保證現代化循著健康理性的軌道前行。這種精神力量還將在我們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復興民族大業的光輝之路上,不斷爆發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