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住方式改變、個性化增強等背景下,加上現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中國城市社區已由過去的“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過去是遠親不如近鄰,而現在部分鄰里之間充斥著功利、冷漠、封閉、失信。這種由社會進步帶來的社會病、社區病和鄰里病,影響到鄰里和諧,要想改變,就要推動“陌生人社會”向“新熟人社會”的轉變。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 馬學理
傳統的鄰里關系是互助性的,目前城市新興社區里出現的鄰里關系回暖現象,與傳統的鄰里關系最大的不同,便是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在以平房街道社區為主的居住時代,誰家有點什么事情,大家都會彼此幫忙,相互關照。不同收入和階層的人對社區的依賴性不同,經濟條件越差的居民越需要鄰居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而經濟條件較好的居民更需要的是有共同志趣的鄰居,而不是物質性的給予。
——城市社會學研究者 于海
鄰里關系是一種以地緣關系為主體的社會關系。對于中國人來說,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其重要性僅次于血緣關系、宗法關系,而高于業緣關系。然而,當下的鄰里關系卻趨于冷漠疏遠,鄰里互動少,有悖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初衷。要改變這種現狀,絕非朝夕之功,我們可以古為今用,把“宣揚仁愛”作為睦鄰友好的核心思想。
——大學教師 高磊
我現在住在大阪,社區有一個自治會,自治會相當于中國的居委會,如果在這兒住久以后,自治會也會負擔起對老年人的責任。萬一說這種高齡老人在家里突然一下好幾天不出門或者沒有聯系了,自治會可能會關心這個事情。
——旅日作家 唐辛子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如今社區鄰里關系不同于以往,社區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如何服務居民生活和幫助居民建立新型鄰里關系,應當與時俱進。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城市處調研員 張永英
記得小時候家是在弄堂的院子里,夏天用網兜裝一只西瓜扔到井里,不到半日就能享用冰鎮大西瓜,鄰居家做了餛飩,會端一碗過來分享。新年里,鄰里間互相拜年,說著祝福的話,品嘗著年貨。那時的鄰里關系是院子式的鄰里關系,簡單,純粹。
——媒體人 檸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