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場波及全國的嚴重疫情,使得今年春節后的正式復工時間一延再延,很多企事業單位不得不開展遠程辦公。線上復工首日,釘釘、企業微信、飛書、Welink等在線辦公軟件用戶激增,多達兩億用戶的涌入擠得各平臺一度癱瘓,不得不緊急擴容服務器來應對。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也一路上漲,遠程辦公概念股引發了極大關注。
特殊時期,遠程辦公優勢明顯,那么在疫情結束之后呢?不少網民對于遠程辦公頗有怨言,表示迫切想要回到辦公室。不過認真了解之后就會發現,網友吐槽的大部分囧狀,是由于此次遠程辦公的臨時性和特殊性造成的。比如家庭環境干擾、缺乏辦公設備支持、辦公軟件體驗不佳等等,如果是在成熟的有計劃的遠程辦公中,這些問題不難解決。
比較關鍵的是對工作效率和信任度這兩個維度的考量。在1萬人參與的虎嗅APP發起的“你認為在線辦公會成為趨勢嗎”的問題投票中,近一半網友認為只要證明辦公效率一致,在家辦公是雙贏;1/5的網友認為在線辦公只是疫情之下的曇花一現,有些工作溝通還是需要當面解決。
要討論遠程辦公的工作效率和適用程度,不能不考慮行業差異。在農林牧漁和加工制造業,很多一線工作只能現場進行;而在IT、通信、新媒體等行業,遠程辦公早已引入。此次節后在家辦公,一些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簡直如魚得水。許多新媒體從業者表示,在家辦公不僅節省了通勤時間,在獨立安靜、無人干擾的環境中,心情愉悅,能更快調動靈感和專注力,工作效率反而比在辦公室提高了很多。
當面溝通協作的缺失大約是遠程辦公最大的不足。在部分職場人看來,無論是與上下級,還是與客戶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都是極為必要和高效的。“見面三分情”,當面溝通的真誠感和信息傳達的準確充分,是隔著屏幕的交流無法比擬的。但另一方面,線上溝通在參與者廣度和傳播速度上有明顯優勢。最好的例證就是2月23日黨中央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習總書記在北京講話,從中央到基層黨員干部17萬人全部直接聽原聲、見真人,第一時間學思踐悟,減少層層傳達,避免層層衰減,使舉措盡快落地見效。
另外,遠程辦公十分考驗公司與員工之間的信任度。由于無法現場監督,疫情期間一些公司實行了嚴格的網上打卡和工作匯報制度,但仍無法有效防止員工“摸魚”;而一些企業“視頻上班”等過度監管的方式又使員工苦不堪言,實際效果一言難盡。可見一個公司若想成功地實現遠程辦公,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
美國Automattic公司的經驗值得借鑒。在這家估值30億美元的公司里,千余名公司員工全部遠程辦公,沒有一間辦公室。公司通過線上面試和線上試用,招聘適于遠程辦公的員工。在管理上采用扁平化架構,每個員工都是獨立工作單元,使工作靈活度最大化,每個人的表現都只靠最終業績來說話。
制度是有效保障,而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什么樣的人適合遠程辦公呢?首先是具備自律精神和工作主動性;其次是具備優秀的書面表達能力和網上溝通能力。只有兩者兼備,才能高效地通過網絡完成工作。
遠程辦公的引入,使勞動者的工作自由度和自主權大大提高,帶來更加舒展的生活方式。相信未來隨著網絡技術進一步發展,遠程辦公會變得更加便利和普及,或許有一天會徹底瓦解傳統的辦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