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麗
(河北省蔚縣吉家莊鎮中心學校,河北 蔚縣 075735)
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是課堂教學,所以高效的課堂學習是學好小學音樂的基礎,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好音樂的關鍵。小學音樂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而小學生活潑好動,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所以更需要老師從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每天都愿意學習,高興地走進課堂。
小學生要養成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音頻、視頻和教學素材相結合,向學生展示色彩鮮明、動靜結合的情境教學,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是用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所以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老師要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樂器,讓學生感受到周圍音樂的存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這一習慣對于學好音樂具有重要的意義。傾聽不僅是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美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而且是學好音樂的關鍵。所以要在良好的傾聽環境下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傾聽方法,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傾聽環境對于提高傾聽質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師在教學開始前和教學過程中都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傾聽環境,讓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更加認真,用心感受音樂。比如,老師可以在學生上課之前,為學生播放一個愉快的樂曲,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氣氛中,而不是學生之間相互打鬧,讓學生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下傾聽和學習。
傾聽是一種習慣,學會傾聽需要掌握不同的傾聽方法。一是安靜地聽:這要求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閉上眼睛,安靜地全身心地傾聽,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情感。這種傾聽方法能讓學生從音樂的節奏、音調的高低,全面地體驗音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有針對性地聽:這要求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專心地傾聽,全方面地感受音樂,對不同的音色、節奏、風格進行不同的比較。這種傾聽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地欣賞音樂,還能通過不同的音樂,刺激學生的聽覺,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歌唱是小學音樂的教學內容之一,所以歌唱習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小學生經常會出現喊唱的現象,這時就需要老師對歌唱的方法進行指導。首先是學生的坐姿要正確,不能彎腰駝背、搖頭晃腦地唱,這是不正確的,而要上身挺直,頭部端正,雙腿并攏,這樣保持一個正確的坐姿來進行音樂課的唱歌活動。其次,老師要交給學生唱歌時基本的發聲方法,而不是學生一聽到音樂就跟著哼唱起來。最后,要將正確的坐姿和發聲方法結合起來,反復地練習,培養正確的歌唱習慣。
小學音樂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歌唱習慣,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使學生掌握傾聽方法,還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這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強有力的保障。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因材施教,對學生的良好習慣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哪怕是一個良好的坐姿、一次認真的傾聽。同時,對于一些膽子較小,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并沒有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生,老師要對其進行鼓勵,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更加自信,對課堂活動更加積極參與,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隨著素質教育全面的發展,小學音樂已經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所以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是尤為重要的。而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的,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老師要全面地了解學生,不斷地思考、探索和創新,在音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