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江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勝利路小學,河北 唐山 063000)
最近,教育部出臺文件指出,將要在初中學升學考試中加入藝術教育的考試,這其中就包括音樂和美術。可見,從全國來看,對于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這也是教育界推進素質教育的又一重大舉措。而音樂教育的普及需要全民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音樂教育距離普及還遠遠不夠,那么,如何在學校搞好基礎音樂教育則是最為現實也是最為迫切的問題。音樂沒有邊界,不以貴賤而區分,所有的音樂都是相同的,都能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但正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在我們國家能夠很好的受到音樂教育的人數量很少,還有很多地方教育相當的落后。這就要求我們努力發展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幾乎所有小學生都樂于接受新鮮有趣的事物,這導致他們傾向于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另一方面,學生對某種事物保持持續注意力的關鍵因素也在于是否對其有濃厚的興趣。對于非常感興趣的事情,學生們都將積極而愉快地參與和學習,且對于整個過程也會十分享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快樂的,它完全不需要任何監督,更不會感受到厭煩。應該說,對于學習來說,興趣的實際意義早已為大家所知曉。在教學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發孩子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興趣有了,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就會輕松。興趣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認為培養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興趣非常重要,因為,學校的任務除了教書,還要育人,也就是說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和考試技巧,更要發展人的綜合素質。在音樂教學當中,也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處理興趣和學習的關系。所以,音樂學習的主要問題就是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和訓練轉變為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對音樂的喜愛,將愛好放在首位,保持積極的心態,讓學生樂于學習,因為,只有擁有興趣之后,他們才能學好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
學音樂最基礎的內容就是要學會識譜。識譜是進入音樂殿堂的第一個臺階。在識譜練習中培養孩子獨立識譜的能力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自己識譜”。有人覺得學校教育只是基礎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的地方,對于學生的識譜教學很不重視。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離開了最基本的識譜教學,還能談什么對音樂的理解?更不要說音樂創造了。但是,長期以來在音樂教學中對于識譜教學卻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幾乎大多數學生在學校中沒有受到過完善的識譜教育。這種情況不僅是由于音樂老師的專業能力薄弱。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很多音樂老師都在進行一種表演似的授課模式,教師在講臺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臺下百般無趣。課堂上的學生活動少之又少,就算有些活動,也就是跟隨老師學幾首歌,聽幾首樂曲而已。雖然近些年來大部分學校對于音樂教師的配備逐漸完善,但是,教學習慣和教學模式的因循守舊依然阻礙著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一些音樂老師在課堂上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先聽歌曲,然后背歌詞,在逐句教唱,最后由學生齊唱。雖然這種教學方式便于組織,方便教學,但也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十分不利,學生自己不會識譜,也就不會自己主動的去學習新的歌曲,有天賦的學生也會被埋沒在平庸的課堂當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通過活潑有趣的音樂教學對小學生進行識譜教學以一個值得推廣的好方法。小學生的聽覺感官比較敏銳,我們可以結合一些聽音辨譜的小游戲開展識譜教學。比如我們可以把小學生都非常喜愛的打地鼠游戲進行改編,每一個音符用一只小地鼠來代替,學生通過拍打不同的地鼠,來傾聽他們發出的不同樂音。這樣,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就輕松的掌握了基本的樂譜知識。
首先,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要看到希望,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雖然進步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但是要告訴學生,有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的道理。同時,對于學生的錯誤也要巧妙的指出,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是盡量不要采取批評和挖苦的方式,這樣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要多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一方面可以收獲同學和老師的贊揚,禮儀方面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感受到音樂的吸引力。總之,要讓學生愛上音樂,從“要我學音樂”轉變為“我要學音樂”
總而言之,我們有必要不斷創新教學策略,賦予孩子音樂學習的力量,讓學生從被動思維轉變為獨立思維,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和對學生進行興趣引導。讓音樂真正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歌曲進入學生的心靈,最終融合到他們的綜合素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