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日報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1)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西部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發展的重頭戲。可以部分預見的是,西部社會圖景將逐步向東部地區靠攏,最終形成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科技先進、金融成熟的社會新景象。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西部社會圖景的建構與實現迎來了全新機遇,可發展潛力更是巨大無比。
社會圖景簡單來說就是描述的想象中的社會生活景象,也就是社會發展目標與藍圖。長期以來,西部地區都是落后的代名詞,實際上從政治、經濟、文化、旅游、科技、金融、教育等各個方面進行橫向對比,均不難發現西部地區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和東部地區存在明顯差異。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東部各方面發展已經進入平穩的緩速增長階段,而西部地區則處于方興未艾的狀態,在各個方面具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實際上從2000 年以后,大量人才和資源投入到西部建設之中,為西部社會圖景的建構和發展提供了穩定支持和重要保障。
大數據時代為西部社會圖景的建構提供了有力支持,這對整個西部地區的全面發展乃至中國發展均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西部社會圖景在大數據時代的的創新和穩定建構,對西部地區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西部大開發是整個西部地區乃至中國的重要發展方向。一方面,促進全國均衡發展是當務之急,縮短東西差距將為國家穩定發展創造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全方位促進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創新發展,改善西部落后現狀,充分利用西部資源、文化等優勢,打造更加符合大數據時代的全新發展模式,甚至可能為東部地區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相當程度上打破了西部地區在自然地理條件方面所受到的約束限制,為西部開發、建設和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可以說大數據時代是西部發展的重要風口,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為西部社會的繁榮、穩定發展提供動力。
地區影響力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技、教育等等,并且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視作地區綜合實力的現實表現,直接與地區發展掛鉤。就當前中國社會的結構來看,西部地區的影響力無疑遠遠低于東部地區,而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地區影響力往往決定了地區資源的集聚作用,即影響力越大的地區越容易集聚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從而為地區發展提供可靠支持,進一步令地區影響力提升,形成良性循環。以南方沿海地區為例,自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深圳等主要城市因為政策、經濟優勢而有了一定影響力,并在數十年發展過程中不斷集聚大量資源,影響力也逐步提升,已經從小漁村發展成我國一線城市。而影響力較小的地區,則會因為難以集聚資源而形成惡性循環,難以保障自身的穩定發展。因而在大數據時代,必須重視對西部社會圖景的建構,為西部地區開發和發展提供支持,促進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從而集聚更多資源,推動西部地區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西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歷史及文化資源,具有獨特的社會人文精神,與東部地區的人文特征區別明顯。在文化產業逐漸成為重要產業的過程中,精神文化動力不但能夠為地區發展提供思想層面的引導,也能提供經濟、產業層面的支持,更能促進地區發展品質提升。換言之,獨特的西部社會人文精神是西部地區在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重要推力和資源,是探索獨特的西部地區發展模式的關鍵,更是優化西部地區形象的文化名片。而建構西部社會圖景,則能以政治、經濟、金融等為基礎,為文化、教育、旅游等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進一步發展和弘揚西部社會人文精神。
要想有效建構大數據時代下的西部社會圖景,必須從實際出發,明確發展目標,做好具有可實踐價值的短、中、長期規劃,逐步推動西部社會現狀向西部社會圖景的轉變。對此,必須準確把握大數據背景下西部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認清開發發展的不足之處,提前制定行之有效的計劃方案,揚長避短,為西部社會圖景建構創造良好的前提性條件。
就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大數據時代下西部地區發展的主要新動力來自于“一帶一路”政策以及互聯網經濟,因而有必要圍繞這兩方面做好規劃。首先,西部地區開發和發展應當更加主動地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在“一帶一路”政策作用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大幅加快,這也為其自身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在此基礎上,西部地區政府、企業、組織、機構等更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充分促進大數據與“一帶一路”的融合,對近年來“一帶一路”實踐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同時準確把握國際和國內發展形勢,積極建設口岸跨境運輸通道、內陸骨干通道、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等,充分利用自身在“一帶一路”政策下的各方面優勢推動對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跨國投資、產能與工程合作的全面發展,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帶動自身全面發展。
而從互聯網經濟來看,大數據賦予了互聯網經濟全新內涵,并將后者帶入了全新階段。西部地區應當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地理、自然資源等條件方面的限制,做好互聯網經濟發展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限制與束縛,保障自身穩定發展。
就當下西部經濟、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旅游業無疑是具有巨大開發價值的主要部分。在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西部社會圖景建構中,應當將旅游業放在重點地位,圍繞其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改變西部第一產業占比過高而限制經濟發展的現狀。大數據時代為西部旅游產業的開發與完善提供了良好渠道,對此可以積極利用地方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并推廣旅游品牌形象,同時利用大數據優勢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推介宣傳服務形式。對西部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整合,打造統一的整體旅游品牌的同時,根據各地區特色與優勢打造對應的子品牌,同時利用大數據優勢,通過互聯網渠道針對性地進行多樣化推廣。圍繞旅游產業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從而實現對整個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有利于推動西部經濟的創新發展。
互聯網經濟是大數據時代下西部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此,西部地區政府、企業、組織、機構等應當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但要充分發揮地方自然資源優勢,還要準確意識到信息的重要性,發展信息產業并推動傳統產業信息化發展。另外還需要充分利用注意力資源,借助西部開發、“一帶一路”等吸收各界關注,從而更加有效地集聚資源,擺脫空間限制,構建完善的合作與創新網絡,推動社會圖景的合理建構。
人才是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西部社會圖景建構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做支持與后盾,否則實際建構過程必然會遭遇不少困難和問題。應用型人才是西部開發的寶貴資源,是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連接點,是西部高校辦學發展的前進方向,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所在,只有具備大量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優秀應用型人才,才能從各個方面促進西部社會圖景的良好建構。對此,西部地區政府、企業、組織、機構等應當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發展優勢等,吸引更多優秀應用型人才,同時做好人才培養管理工作。高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更應當在大數據背景下發揮自身作用,調整專業及課程設置,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打造優秀師資團隊,創新教學手段,加強信息化教育,為西部社會圖景建構輸送大批優秀應用型人才。
傳播良好西部地區形象能夠增強地區影響力,從而集聚更多資源,進一步提升地區綜合實力并形成良性循環。以大數據優化傳播主題結構,以新媒體優化傳播媒介格局,借助大數據優化傳播內容,構建整體化、定制化的形象傳播體系。黨政機構、企業、公民個人、文化事業組織等協同合作,共同構建良好的西部地區形象。建立專題網站,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實現對西部地區形象的全途徑、全方位傳播,改觀外界對西部真實社會圖景的認知。利用大數據將政府形象、歷史人文元素及市民故事等進行深度整合,面向不同受眾進行不同方向的宣傳推廣,改善傳播效果。
綜上可知,西部地區在大數據時代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為了有效推動西部發展,建構起先進、繁榮、和諧的社會圖景,有必要以大數據為基礎,深度整合各種資源,全方位推動地區綜合實力提升,為西部的良好發展與長期興盛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