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上海 200000)
由于青年官兵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以及軍隊職業的特殊性,青年官兵可能受到來自社會、部隊、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壓力,一些心理承受力較低的人會出現焦慮、抑郁、沮喪、退縮等表現。在基層政治工作中,我們有的干部對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認識不清,有的把思想問題當心理問題來處理,有的把心理問題當思想問題來處理,但是,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處理不同類型的問題時遵循的原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思想問題是由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偏差導致的各種不正確的想法和觀念,往往涉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而心理問題是由個體神經、生理變化或外界刺激而引發的,以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失調或障礙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具有自然性、情境性、易變性特點的一系列問題,可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思想問題往往是個體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自身感受、想法、觀念等長期積累、演變的結果,在相當程度上可謂是個體理性認識的結果。一般而言,思想問題既影響個體也影響群體,一個人有了思想問題,其言語和行為也會“傳染”給身邊的其他人。但除了較為極端的問題外,心理問題一般不會對他人造成直接影響,或者說,影響的范圍和程度都要小的多。
正是由于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的區別,在對待兩類問題時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思想問題主要是通過采用教育灌輸等經驗性的辦法來解決,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批評,甚至采用一些懲罰性措施。心理問題則主要靠心理學發展出的專業性較強的方法來解決,以語言和行為為工具,幫助官兵排解心理困擾、應對心理危機,增強其心理適應性與抗逆力。例如,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心理訓練等。心理評估主要是以專業的心理健康或心理疾病評估量表為工具,對官兵的心理表現進行測量、診斷與篩查。心理咨詢是由具備心理咨詢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對具有心理問題或疾病的人提供支持、咨詢疏導,增進其身心健康。心理訓練或心理行為訓練是以單個軍人或軍人集體為對象,通過體驗性的訓練活動增強其心理品質的過程。一般而言,心理疏導對專業性的要求較低,具備基本的心理咨詢知識,掌握基本的原則和方法就可以。心理評估和咨詢對專業性要求更高。心理行為訓練既可以單獨以心理科目進行,也可以與軍事科目、政工科目等穿插結合起來。實際上,心理訓練科目與軍事科目的結合更題貼近戰場,實戰化程度更高,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無論是在軍內還是在地方,有一段時間存在“談‘心’色變”的現象,往往把心理咨詢視為洪水猛獸,把尋求心理幫助的人視為“精神病”。這種傾向源于對心理問題與心理咨詢的錯誤認識,既削弱了心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又給需要尋求心理咨詢疏導的官兵增加了額外的精神壓力。我們要認識到,第一,心理問題不等同于精神病,心理問題既有程度上的劃分,又有性質上的不同。例如,抑郁癥就有從抑郁傾向、輕度抑郁、中度抑郁直至重度抑郁甚至自殺等不同程度。無怪乎有人說“人人都有心理問題”。第二,心理工作不只為解決心理問題。不可否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解決心理問題是心理學和部隊心理服務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抓手。但隨著心理學學科本身的發展和部隊聚焦戰斗力,解決心理問題只是部隊心理服務工作的小方面。在積極心理學的視野下,心理服務工作更要關注全部官兵和官兵的內在力量,提升其積極心理品質,為戰斗力服務。
軍隊心理服務作為部隊的一項經常性實踐活動,第一,要樹立正確的心理服務目標觀,心理服務的工作重點不僅在治療,更在預防心理問題和提升心理素質。第二,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心理問題不等同于思想問題,心理工作要處處體現人文關懷,以理解、尊重、接納官兵為首要原則,避免說教、強迫。第三,要貫穿官兵從入伍到退伍退役的全程。新兵入伍有心理篩查,入伍后要及時跟進做好各階段的心理工作。
基層心理工作常態化并不是要拋開政治工作另搞一套,而是要在認識到心理工作與政治工作聯系與區別的基礎上,實現融合與結合。首先要將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和導向性滲透到心理工作中。傳統的心理服務往往不對服務對象的價值觀做出評判,保持價值中立,軍隊的性質和職能要求軍隊的心理服務工作不僅要改善官兵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還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態度導向。其次,將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優勢應用到心理工作上來。在我軍建立、發展、壯大的歷程中,我們積累形成了很多優良傳統,心理工作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優良傳統,借鑒其經驗做法,理解其背后的邏輯和作用機理,尤其是心理學原理,以更好地做好心理工作。最后,將思想政治工作者融入到心理服務隊伍中來。部隊心理服務工作的專職人員數量較少,往往又不貼近作戰部隊,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盡管心理咨詢往往要求由專業人員進行,但心理疏導、心理行為訓練等工作則可以由基層部隊的主官或骨干來組織。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挖掘和培養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用好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發揮他們政治素質高、工作熱情足、責任心強、熟悉部隊和官兵的優勢,有效擴展基層心理工作的范圍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