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護理人員引導、帶領患者掌握更多關于患者病情相關信息的知識,能夠讓患者科學地認清自己的現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減輕病情不透明性對患者的負面影響。心理護理工作能夠控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及時調整情緒。這種心理干預方式能夠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高患者的期望值,讓患者降低對疾病的不了解的不安感,為治療癌癥打下良好基礎。
分析所有住院患者的個體情況,在存在焦慮和抑郁情況的患者當中,其惡性腫瘤患者的發病率要高于正常人。不良情緒和患者的發病幾率有很高的關聯,人體免疫系統活動的改變可以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能夠有效的應對惡性腫瘤的發展。反之,患者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患者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因心理困擾而使疾病進一步惡化,也就是說,如果患者情緒低落,時常出現焦慮,恐懼的心態就會增加其病情惡化的可能,甚至是增加病死率。
通過臨床實踐表明,對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展開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對于患者的身體康復有積極作用。心理護理能夠從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入手,控制惡性腫瘤的發展。進而減少患者因心理壓力而引發病變的可能。另外,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讓患者能夠在相對輕松的心態下展開活動,可以理智地看待病情和治療過程對患者的心理行為的影響,直接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
護理人員要和惡性腫瘤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要充分理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情。另外,要對患者的回避情緒給與充分的理解和認同,通過溝通的方式引導患者緩解緊張的情緒。護理人員要及時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要在患者出現消極心理狀況的第一時間解答其心理疑慮。要充分尊重患者,要結合熱情通俗的語言和患者溝通,科學理性的傳達醫學知識,提高患者的認知。
護理人員要重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落實,保證護理工作責任到人,采取一對一負責制確定護理對象,將床位分配給每位護理人員。要固定責任護士對自己的分管患者進行全程護理,細化服務項目,深化服務理念,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用心,提高自身的抗病信心。
1.開展健康教育
對于腫瘤患者來說,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和入院宣教十分重要,要從患者入院開始結合其病情和實際發展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同時根據不同時期的護理重點展開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2.掌握患者個體情況
護理人員提前掌握患者的個體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另外可以通過患者家屬來了解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需求,爭取在后續護理工作中真正做到為患者著想,以患者為中心。
3.糾正患者錯誤認知
護理人員要在精神上認同患者對病癥的恐懼,給予患者一定的認同,讓患者能主動向護理人員傾訴個人想法。針對患者對待疾病不科學的認知,護理人員要及時糾正,引導患者正確看待疾病,爭取對待疾病的治療和護理,保證患者以更為科學的態度配合治療。
4.溝通治療方案
護理人員要在和醫生完全溝通的情況下,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其自身的病情和后續發展情況。另外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介紹本醫院及本科室的實際情況,讓患者了解我院在相似病例中治療效果顯著的案例,讓其有足夠的信心面對后續治療,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最主要的是要和患者及家屬溝通治療方案和日程安排,讓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保證時間和流程安排符合患者的預期和個體需求。
5.組織多樣化活動分散患者注意力
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主動和患者及家屬溝通,組織一些強度適中的娛樂活動,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可以根據患者的個人愛好,組織患者下棋、看書、聽音樂等,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讓患者不要過于憂慮,有效的降低負面情緒帶給患者的不良影響。
通過對臨床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得知,惡性腫瘤患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護理能夠干預并預防患者不良情緒的發展。在放化療治療期間因為化療所引發的不良反應累積而造成的病情發展,以及病情本身惡化的時間累積,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產生焦慮心態的可能。隨著時間的發展,只有通過一定的心理護理才能夠調節患者的焦慮抑郁的情緒,使其不良心理狀態有所緩解。分析表明,良好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焦慮的心態,對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和護理效果的發展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