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新能源事業部,河北 石家莊 050100)
如何從源頭上預防治理貪腐,避免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困境,倒逼著我們黨制度創新,這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熟知并作為制度執行的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
“四種形態”在現實執紀問責中,出現的仍以辦大案要案為主,放松了監督這個最前沿的關口;忽視日常監督執紀,對可預防、可控制的苗頭性問題重視不夠,致使一些地方“前腐后繼”,政治生態惡化的各類現象。
通過在執紀問責中,正確運用“第一種形態”,把預防、監督放在首位,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抓早抓小,對那些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及時采取組織處理措施,讓他們知敬畏,及時踩“剎車”,不碰紅線,最大限度減少腐敗的增量,這是我們黨委和干部群眾共同樂見的成效。同時對那些極少數嚴重違紀違法的出以重拳,形成震懾,剪樹枝和拔爛根,來提高我們黨的自我凈化能力。
當前我們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反腐倡廉工作也面臨各種新問題,如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問題、“四風”問題等,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四種形態”作為一種制度,適應了時代的需求,回應了人民的呼聲,體現了我們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是治理腐敗標本兼治的好制度。現就如何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實踐“四種形態”,既是對紀委監督責任的要求,也是對黨委主體責任的要求。實踐“四種形態”,各級黨組織是責任主體,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都是責任主體,踐行“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第一道關口就在各級黨組織,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履行管黨治黨的責任,抓平時、平時抓,敢于紅臉出汗、抓早抓小。各級紀檢監察組織要做好問題線索的收集研判處置工作,協助各級黨組織做好教育提醒、誡勉談話等工作,抓好談話函詢,切實負起實踐“四種形態”的責任。
落實“兩個責任”是踐行“四種形態”的根本保證,只有兩個責任協同推進、互不缺位,才能把“四種形態”的要求落到實處。黨委肩負著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主責,各級黨組織應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真正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使黨員干部時時處處感受到紀律的嚴格約束。紀委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實踐“四種形態”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須協助和推動黨委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找準自身職責定位,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在線索處置、執紀審查、執紀審理等各個環節,充分體現“四種形態”要求,讓全面從嚴治黨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新視野、新思路、新方法、新動力。其中的第一種形態“黨內關系要正?;?,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就是旨在通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抓早抓小,有效防止黨員干部腐化變質,維護黨的純潔性。
小病不治,拖延下去就有可能成為大病甚至不治之癥;小錯不改,任其發展就有可能鑄成大錯甚至不可救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組織要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實踐運用第一種形態實現關口前移,“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筑牢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
守住第一道關口,要把握三點: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求“準”。要通過廣泛宣傳、全面教育、主動學習等多種方式,將實踐“四種形態”的要求層層傳達到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部門,推動黨員干部準確理解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內涵實質。
二是在履職手段上求“變”。按照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要求,使“四種形態”有機融入到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之中。強化運用“四種形態”業務學習培訓的重點和導向,提升紀檢監察干部及時發現一般性違紀問題、靈活運用抓早抓小方法、準確適用黨紀黨規的意識和能力,推動更好運用“四種形態”。
三是在執紀問責上求“細”。注重關口前移、提前出擊,以“細”為標準,健全廉政談心、教育提醒、警示誡勉、通報批評等各環節的程序規范,及時搜集和掌握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強化震懾、不敢、知止的氛圍。
首先,有效的監督,是落實“四種形態”理念的重要保障。只有監督到位、“觸角”靈敏,才能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置,有效阻斷違紀進程,使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成為極極少數。深入推進紀檢監察部門“三轉”,確保真正把精力集中到主責主業上來。其次是執紀方式要有新轉變。紀律審查是紀委的主要職責,“四種形態”為紀律審查提供了基本規范。要按照“四種形態”的要求,明確執紀重點,規范執紀流程,轉變執紀方式,提升執紀效果。在信訪舉報受理、問題線索管理、紀律審查和案件審理等環節,都要以“四種形態”為標準,進行分類處理。要全面深化廉政談話提醒制度,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教育提醒,抓早抓小,關口前移。要及時研判反腐敗形勢,提出對策舉措,還要看到,“四種形態”凸顯的是對違紀行為“零容忍”的理念,只要違紀,動輒則咎,“四種形態”才能從理念變為現實。
在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過程中,一定要嚴把紀律尺度,做到寬嚴相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充分考慮本企業實際,著眼于凈化企業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達到警示違紀者、懲治貪腐者、寬容失誤者、鼓勵創新者的目的,為企業改革發展、轉型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