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崧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是幼兒獲取認知的引導者。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滲透龍舟文化,為幼兒提供一個了解傳統文化的窗口,有效拓展幼兒的視野與認識。
《綱要》中指出: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個人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對于幼兒來說,情感發展十分重要。在龍舟文化中,除了基本的文化習俗、特點外,還包括一些潛在的精神與情感。如奮勇向前、頑強拼搏。借助龍舟文化向幼兒傳遞情感,可以強化其認同感與文化傳承效果。
幼兒的審美是由無意識的逐步發展為有意識的模仿與創造,幼兒年齡越小,審美能力越容易被塑造和提升,所以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身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藝術環境之中,融合本土龍舟文化熏陶,打造主題環境,有助于幼兒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
合適的目標是保證教學活動穩步推進,教學價值全面展現的重要條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需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保證滿足幼兒的能力需求、發展需求。側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文化會對人形成潛移默化地影響。在融合“龍舟文化”的過程中,幼兒園方面需要遵循持續性原則與長期性原則。在長期的投入與引導下,激發幼兒的文化認識,培養其文化習慣。
藝術活動主要包括兩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美術活動與手工活動。在引入龍舟文化的過程中,教師以具體的節日為背景,在端午節前期收集一些優秀的成人美術作品,并帶領幼兒展開觀覽活動。 鼓勵幼兒通過刮畫、簡筆畫或石頭畫的形式,以龍舟為主題展開自由創作。除美術活動外,教師還可在此過程中帶領幼兒開展手工制作小活動。例如,引導幼兒通過粘貼的方式制作龍舟畫,學習折紙。通過這一方式鍛煉幼兒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也可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環境是會對幼兒成長造成較大影響的一個要素。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創設對龍舟文化加以深入的滲透。
在園內環境方面,教師可以以龍舟文化為主題,營造濃厚的龍舟氛圍。例如,在園內的走廊上,張貼龍舟相關的宣傳掛畫,使之變成一條完美的龍舟宣傳文化長廊;在教室里,教師可張貼與龍舟相關的圖片照片,創設龍舟主題的主題墻。除此之外,在幼兒園的門廳、樓梯、拐角,教師也可組織幼兒制作以龍舟為主題的粘貼畫、剪紙和手工,然后將這些作品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讓孩子們也參與到環境創設工作中,豐富幼兒的文化體驗。
傳統文化的教育絕對不會只停留在幼兒園這一領域。所以幼兒園方面需要擴大教育的平臺,打造四方聯動體系,融合家庭資源、社區資源、互聯網資源與本土資源,豐富平臺教育內容。
石龍是一座有著深厚龍舟文化的城市。東莞火車站位于石龍西湖區,而整個火車站就是一個龍脊的造型,遠遠望去就是一條栩栩如生的巨龍。并且,在石龍站,還有與龍舟相關的主題文化墻。家長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帶領幼兒前往這些地方參觀,而家長也從中參與到這場活動中。必要時,幼兒園可組織幼兒與家長開展龍舟傳人的親子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和家長一同制作賽龍舟的服飾以及器械。通過親子表演的方式,加深幼兒的體驗與記憶。幼兒園方面可鼓勵家長參與龍舟主題的手抄報制作活動與小故事創作活動。
幼兒園可以邀請對石龍龍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幼兒家長進入到幼兒園,讓家長與幼兒交流,向其傳達自己了解的龍舟文化、龍舟知識與龍舟習俗。通過各種傳統節日,幼兒園也可邀請專業的龍舟文化研究人員進入到園內,開展展演活動。
總之,在幼兒園開展本土的龍舟文化教學,既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利用施教教師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結合課程游戲化的理念推動本土的龍舟文化在校園的開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