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玥
“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20”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活動。本文主要就這場音樂盛典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場盛典,讓更多的人了解經典的韻作品。
2020年1月22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20”。臺上臺下都揮舞著象征吉祥的紅圍巾,整場音樂會像是一片歡樂的紅色海洋。
這場音樂會由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呂嘉擔綱指揮。音樂會匯聚了當今活躍于國際樂壇的知名音樂家,有青年小提琴家何子毓、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男低音歌唱家李曉良、鋼琴演奏家陳墨也、古箏演奏家常靜、中提琴演奏家梅第楊等。
“百福臨門常有余,祥云瑞氣聚鼠年。”隨著一曲著名作曲家唐建平的《新春序曲》的響起,“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20”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拉開帷幕。用這首中國人民心中最經典的音樂開場,分外突出了新春來臨的歡樂氛圍,一曲結束,音樂會現場已是熱烈沸騰。“歡樂,天國的火花。極樂世界的仙姬,我們如醉如狂,走進你的圣地,習俗使人各奔東西,憑你的魔力手相攜。在你溫存的羽翼下,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段《歡樂頌》的歌詞,在這里恰如其分,表達的是喜氣洋洋的歡樂場面。接下來的這首捷克民族樂派代表人物德沃夏克的《G大調第八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是“優美的快板”,帶有濃重的波西米亞風格色彩,它既不是小步舞曲,也不是諧謔曲,而是一首像“交響詩式的交響曲”。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何子毓帶來兩首中外名曲:《新春樂》和《中國花鼓》。小提琴家演奏的中國古典音樂,滿滿都是年味。《新春樂》是吸取西洋創作手法并用中國民族音樂語言所寫的古典民樂,如清新脫俗的春風,讓喜慶的節日氛圍洋溢出春天的氣息。《中國花鼓》則是奧地利作曲家弗里茨·克萊斯勒所寫的一首具有東方風格的小品曲,這首被評為“西方音樂里的中國印象”的曲子,在何子毓的演奏下更有了東方神韻。何子毓嫻熟的演奏技法更是為這兩首樂曲增添了一份光彩。一曲結束,臺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在感受了這些中國樂曲后,國家大劇院帶給我們的是兩位歌劇巨匠普契尼和威爾第的作品。被譽為“來自東方古典美”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被德國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授予“功勛歌唱家”的男低音歌唱家李曉良分別演唱《不,讓我走》和《撒迦利亞詠嘆調》,讓觀眾感受到他們聲音的魅力。中國青年鋼琴家陳墨也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的《暴風雨般的快板》,這首被稱作世界上最難的三首鋼琴協奏曲之一的典子,在鋼琴家手下產生了無與倫比的音樂效果,富有挑戰性的鋼琴技巧,令人難忘的音樂表現都是這首樂曲的魅力所在。
作為下半場的開場曲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來了貝多芬的代表作品《普羅米修斯的生民》序曲。2020年也是“樂圣”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在這里以此表達對這位偉大作曲家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心。
《禮樂——春江花月夜》這首帶有濃濃春意的曲子是著名古箏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常靜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獨奏的曲目,這種清幽淡雅的感覺重現國家大劇院,成為展示中國古代盛世景象的一幅宏大的音樂畫卷。在傳統古曲的基礎上揉入昆曲的頌吟和甜美的“女聲”,娓娓道出“禮樂”之邦的優雅和風度,清新明麗,回味悠長,宛若天籟。
《行板與匈牙利回旋曲》是德國作曲家,浪漫派音樂風格的開辟者韋伯為中提琴所作的一首獨奏曲。這首樂曲中有關“匈牙利吉普賽風格”等音樂元素的通用。它整體的音樂風格呈現前所未有的浪漫主義氣質和德意志民族音樂風格,開創了中提琴獨奏領域的先河。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帶來兩首曲目,第一首是選自歌劇《浮士德》的唱段“我們祖先不朽的榮耀”。《浮士德》在1859年3月19日于巴黎的抒情歌劇院首演。合唱團演唱的是其中“我們祖先不朽的榮耀”的唱段,強烈表現出了“不甘平凡,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
第二首是《黃河大合唱》中的著名唱段《怒吼吧黃河》。《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聲樂套曲作品。混聲四部合唱《怒吼吧,黃河》展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革命精神,同時也具有強烈的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
音樂會最后的返場節目,耳畔響起了全球華人心中對美好春節最原始的向往之聲《春節序曲》,這首一響起就會想到一家人團圓吃餃子的熱鬧景象的曲子,好像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年的小傳統,喚起無數國人心中對幸福團圓的向往。《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場景。與此同時, 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內頂級專業演出場地,在舞臺呈現和音響效果上都達到業內頂尖水平,讓我們在沐浴聆聽的同時也大飽眼福,享受了一場聲音與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