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南
在基層供電所的發展和改革中,加強和堅持黨的領導,是鞏固黨的地位和執政基礎的根本需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基層供電所以其優越、強大、龐大的特點和公有制的性質,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經濟基礎。基層供電所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黨的供電單位,為黨的領導指導國家的發展。基層供電所需要黨的領導,基層供電所改革更需要黨的領導。創新基層供電所改革發展不僅關系到經濟發展,也關系到社會主義機制的命運。因此,在深化國有基層供電所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和堅持黨的領導。
十八大召開前,黨對基層供電所的領導能力薄弱,導致供電所黨建缺乏創新,尤其是政治建設不足,導致許多腐敗問題。如果單位能夠堅決加強和堅持黨的領導,黨組織承擔起執政黨的關鍵責任,就不會有腐敗問題,單位也不會成為腐敗的溫床。相關實踐表明,基層供電所如果不加強黨的領導,單位和相關領導干部就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出現顛覆性問題。黨在基層供電所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對于黨在基層供電所的領導地位具有鞏固意義。
近年,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向縱深推進,人民美好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基層供電所作為保障鄉村居民可靠用電保障的基本單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基層重視從行政角度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卻逐漸忽略了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對中心工作的提升和促進作用,導致基層供電所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現象時有發生,黨建工作服務中心工作能力沒有真正得到體現。
基層供電所管理人員年齡偏大,黨建工作者業務水平各異。年齡較大的管理人員,對黨建工作的認識未與時俱進,缺乏對新理論、新理念的探索熱情,工作方法較為傳統,已不適應新時代黨建工作的要求。黨建工作新生代力量服務基層經驗、能力缺乏,習慣依據上級要求按部就班開展工作,工作方法較為單一、創新不足,部分人員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導致黨建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步,短時間內無法獨當一面。
黨支部是黨建工作開展的基礎陣地,加強黨支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落實“五個標準化”,即黨支部組織建設、組織生活、黨員管理、信息臺賬、活動陣地,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教育、管理、監督、服務黨員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圍繞思想政治工作“誰來做”這一基本問題,形成了以專職黨建工作人員為主體,以“通訊員隊伍”“供電所駐地書記”“外部專家”為輔的供電所黨建工作團隊結構。優化專職黨建人員的人才選拔、教育培訓,成長為“三島通”,激發“從政”的熱情;深化駐地秘書實踐,推薦專業人才擔任基層支部書記,深化政治理論實踐,積累基層一線管理經驗;加強與高校、專業機構等外部黨建專家的交流與合作,通過開展“送教師回家”等工作,從專業角度提高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為提高基層供電所黨支部黨建服務中心的黨員隊伍建設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建設“黨員先鋒隊”為抓手,可以提升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緊急和危險任務中發揮帶頭作用,以黨建工作推動供電所高質量發展。結合支部“三會一課”,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新理論、新政策、新要求,不斷提高黨員個人理論水平和隊伍政治素質,把供電所日常重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痛點交給黨員先鋒隊具體落實。通過頭腦風暴,解決問題,推動中心工作。
總而言之,加強基層供電所黨建工作,有利于發揮基層供電所在推進國家戰略實施中的責任擔當,有利于通過黨建工作推動供電所中心工作的開展,有利于發揮供電所基層黨支部這個最小黨小組在服務群眾、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服務基層供電所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滿足基層鄉鎮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